其三,市场信息不对称,没有相应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虽然政府这几年也在加强信息预警监测的工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钟新福坦言,由于生产单位多,难以普查,而抽测又存在误差等,使得收集基础数据困难。
而生产者和地方政府出于税收、疫病信息、政策红利等自身利益因素,很难保证提供数据的真实有效;实施具体操作的政府部门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生猪的生长周期长,需要至少提前3个月预警,与工业信息预警相比难度更大。
防止过度干预刺激“猪周期”
业内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国“猪周期”时间缩短、幅度加大一个原因,是政府在价高时干预过度,价格低时扶持不力,导致“越调越乱”。近几年,政府调控越来越审慎。此前的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虽然近期猪肉价格相对于去年同期有所上扬,但商务部不会出台政策控制猪肉价格。这表明政府更多地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本身去发挥调节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大起和大落往往互为因果,大起不好,大落也不好。短期内猪肉价格攀高已经给养猪户发出了收益趋增的信号,此时相关部门出台各项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给予补贴,只会使扩大生产的信号更强,为下一轮生产过剩埋下伏笔。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谭砚文建议,“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要提防生产过度扩张,避免造成新一轮过剩。”
“让市场回归市场,政府管政府该管的事。”江西省上高县养殖户黎景阳以自己的养殖经历向本刊记者建议,从根本上缓解“猪周期”,需要加大科研投入疫病防控,培育和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
本刊记者走访养殖户发现,在他们看来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涨跌尚可承受,而疫病风险则是最为无奈和忧心的。一些养殖户反映,由于一些乡镇没有足够资金建设冷藏设施来储存疫苗,使得免费疫苗向农户发放过程中失效。
受访专家建议,政府应加大疫病防控和科研的资金投入,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通过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疫情监测、疫情报告和疫情处置体系,“有可能的话,政府应支持养猪企业进行科学试验和研究,并对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疫病控制增加投资。”
吴铁雄认为,欧美稳定农产品生产的方法是采取国家补贴:比如欧盟每公顷农地补贴是300~350美元,美国是100~150美元。要尽快对生猪业全面实行政策性保险制度,对养猪业,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提供贴息贷款。
“既不能扶大,也不能扶小,更不能撒胡椒面。”在黎景阳看来,政策应向适度规模农户倾斜,以奖代补,尤其是支持500头左右出栏量的小规模养殖户,向1000~3000头适度规模户发展。同时还应注重质量,比如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散养户饲养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展饲养小区,提高规模化饲养水平。
要完善生猪监测预警体系,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确保信息收集的有效性。王济民说,“目前,农业部对全国200个县(其中主产县100、非主产县100),2000个乡,6000户进行监测,但是误差还是比较大。其中主产县数据还比较准确,但是非主产县样本量较小,至少应该达到500个县的规模,将误差控制在5%以内比较合适。”
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提出,要减缓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有关专家表示,“这些措施是否对症下药,能否起到实效,能不能既解决当前的价格过高问题,又防止未来的价格大跌,尚需时间考验,人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领跑全球 股市为何疲软不堪
美刊渲染中国经济悲观论调
密集数据透示中国经济增速未减 重心仍是控物价
中国经济今明两年有望增9.5% 仍是全球经济增长亮点
樊纲:中国经济未见“硬着陆”迹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