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专家说法
地球近地轨道已有大量垃圾碎片
材料高强度 结构超坚固 烧不烂摔不碎
坠地卫星“硬骨头”最可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此次卫星撞地球的麻烦本来可以避免。假使在燃料充足时,将卫星引导到不易坠落的更高轨道,或是操控它坠入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坟场”,就不会有今天对地球的威胁了。
“高层大气研究卫星”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行星地球使命计划”启用的第一颗卫星,该计划旨在用一系列卫星监测地球环境。“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在2005年失效。后由于燃料耗尽,地面失去对它的控制。
卫星撞地球威胁并非个案。欧洲航天局在今年9月12日宣布,其掌控的退役观测卫星ERS2号已耗尽了自身燃料,目前在加速下坠,将来也可能造成难题。
庞之浩说,有关国家应该更加科学地规划,让每个航天器都能“听话”地找到归宿。
庞之浩说,公众对于卫星撞地球不用过于担心。失控卫星对地面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体内的“硬骨头”。部分卫星的关键部件用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制造,而燃料箱的结构设计一般非常坚固,这些部件在卫星坠入地球大气层时难以全部烧毁,残留的碎块会砸向地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碎块会落到海洋或荒野等无人区。另外,美国等国家现在已有能力在碎块坠地前几小时内预报坠落地点,因此受威胁地区的人员有时间疏散或躲避。
对付撞地卫星五大方法
一、把退役航天器转移至不妨碍其他航天器运行的轨道,如远离地球的高轨道;
二、将退役航天器引导坠入指定海域;
三、体积较小的航天器可以任其自由坠落,在大气层中烧毁;
四、当航天器坠至距地球很近的太空轨道时,用反卫星武器将其炸成碎片。这种方法通常只对涉密航天器使用,因为如果实施得不好,航天器碎片向上飞,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
五、使用航天飞机等大型载人航天器捕捉退役航天器,带回地面。但由于美国航天飞机退役,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无法实施。
目前,有研究者正在尝试用可降解材料制作航天器,以便它们重返地球时可轻易地“化作青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