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明后两天有雷阵雨 雷雨频繁时期避雷十大法推荐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04-21 19:10

  海口网4月21日消息(记者 陈肖梅)21日凌晨,海口突然下起了暴雨,一大早起来市民们都感受到了一丝的凉意。据海南省气象台21日17时发布的消息,21日至23日全省大部多云有雷阵雨,比起前几天的艳阳高照,气温稍降,最高气温只有32度。

  24日夜间-26日,海南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阴天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其余地区有中雨;27-28日,全省多云间晴天,其中北部内陆和西部局部地区午后有雷阵雨,气温较高。

  海口网提醒广大市民,近期降雨稍多,出行最好携带雨具,以备不时之需。由于正处雷雨频繁活动的时期,雷电致人伤亡的事件屡屡发生,希望市民们做好防范措施。

 

  相关链接:

  雷雨天气必知的户外避雷十大法推荐

  雷电通常会击中户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人们在雷电大作时,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三亚:保洁员夫妻雷雨天倒地身亡 疑电线漏电[图]

海口百余师生送因漏电身亡少年 其父欲起诉相关部门

海南今明两日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个别将伴有强雷电

 

 

相关链接:
海口百余师生送因漏电身亡少年 其父欲起诉相关部门
海南今明两日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个别将伴有强雷电
三亚:保洁员夫妻雷雨天倒地身亡 疑电线漏电[图]
[来源:海口网] [作者:陈肖梅] [编辑:陈肖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