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航拍的西沙永兴岛全景 海南日报记者 王军 摄
海口网6月28日消息 加快南海开发,基础设施先行。记者从海南省海洋渔业厅获悉,省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将科学、合理编制三沙市海洋相关规划,支持三沙市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南海开发创造条件。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渔业、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然而,眼下西南中沙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南海开发的‘瓶颈’。”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坦言。
由于海南省大多数渔船吨位小,多集中于近海作业,拓展外海捕捞空间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海南省调整捕捞生产结构,逐步淘汰旧小渔船,采取财政补助、贴息、群众合股等形式,鼓励发动渔民建造大中型渔船,扶持龙头企业建造外海生产补给船,增强外海和远洋捕捞能力,组织渔民开发西中南沙等外海捕捞,拓展捕捞生产空间。
据介绍,西南中沙是海南省传统作业渔场,但长期以来,该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渔船补给、避风带来诸多不便,制约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三沙市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为加快南海开发步伐,海南省将强化三沙市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西南中沙建立渔业综合保障服务基地,为渔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渔业生产补给提供支撑和服务,同时,为渔船提供避风条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方位服务渔业生产。赵中社说,渔业综合保障服务基地还应包括卫生、科技、教育等设施,为驻岛民众和渔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今后随着西南中沙深水网箱养殖业的发展,一批养殖户将长期驻守基地,其子女教育问题理应引起政府的重视。
同时,海南省还将加大三沙市供水、供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海南省下一步将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实施海水淡化试点工程,为驻岛民众及守岛工作人员提供日常淡水供给。电力方面,将探索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海洋新能源发电,提高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在茫茫海上作业的渔船,迫切需要配备联系顺畅的通信设备。近几年来,海南省实施北斗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工程,已在5000多艘大中型渔船上安装北斗卫星导航通信设备,使渔船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北斗星通具有导航、定位、短信息互通、一键报警等功能,一旦渔船在海上发生意外,渔民可启动船上报警键,渔业主管部门可迅速锁定该船位置,组织搜救,为渔业生产上了一道安全“保险锁”。下一步海南省将进一步提升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通信网络保障能力,扩大覆盖范围,提高通话质量,探索在中沙群岛的通讯保障新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北斗导航系统的通讯功能,考虑在西南中沙群岛合适区域建设地面台站。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