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2月13日消息(记者杨杰 特约记者陈安宇)昨天上午,龙泉镇106岁老人陈世聪母和103岁的陈友亲,圆了自己的“办证梦”。其家人到每日接访室所反映的“上门为百岁老人办二代身份证”的诉求,不到一周就得到妥善解决。“一切都得益于镇里的每日接访工作。”陈友亲的家人坦言。
“你送小孩去上学没?”“没有,家翁不给报名费就不送。”“你们想怎么调解处理?”“家翁先支付报名费和小孩的生活费。”以上对话既非电视台词也非小说对白,而是龙华区龙泉镇每日接访室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实录。在旁人看来,调解理由有些“无厘头”。而在龙泉镇每日接访室调处人员看来绝非小事,“如果家庭琐事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两个家族甚至两个村之间的矛盾。”
2011年前的龙泉镇,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和“闹事村”,由于部分村民对政府合法征地不理解和邻里土地纠纷多等原因,聚众围堵镇政府等极端行为屡见不鲜。分管综治、维稳工作的副镇长胡昌胜对此记忆犹新,“那时全镇最忙的就是镇政府和镇派出所,前者经常被村民无理围堵,最多时一天来三拨人;后者就要经常赶来‘救援’。”
“那时,虽然也有矛盾调处中心,却没有专人负责和跟踪处理。”胡昌胜表示。2011年,面对征地矛盾尖锐,群众上访不断的“乱局”,镇政府清楚认识到解决群众上访“宜疏不宜堵”。“何不实施每日接访,将矛盾化解在当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龙泉镇每日接访室于当年正式成立。
每日接访并非新鲜事物,但是能最终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运行,全市目前首推龙泉镇。制度建立后,由镇纪委牵头,每天安排至少一名科级领导带班,具体工作人员值班,解决了群众“访难”问题。实行任务分流方式,每周一镇领导固定召开联动机制会议,属国土的国土管,属妇联的妇联问,解决了群众的“访累”问题。同时,对于上访件的处理,逐一进行交办、转办,并规定限期办结,解决了“访效”问题。目前,邻里纠纷等问题3天内就可有效解决。
“决不让群众带着希望而来,遗憾而归。”这是接访室成立之日所制订的工作原则。2011年群众来访120宗,调解成功114宗,月接访量约为10宗;2012年群众来访98宗,调解成功94宗,月接访量约为8宗;2013年群众来访65宗,调解成功62宗,月接访量约为5宗。“现在,我们甚至一周都接不到一例上访诉求。”镇委书记蔡生透露,“下一步,争取在全镇各村(居)都建立起每日接访室。”
相关链接:
海口提前完成西环高铁征地 实现和谐征地零投诉零上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