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8点半左右。记者第一次来到被称为“东寨港湾的璀璨明珠”的美兰区演丰镇禄尾村里,寻找一位特殊的老人。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守庙人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10-20 19:44

唐阿公,庄林庙的守护者。吴采丽摄

  7月15日,上午8点半左右。记者第一次来到被称为“东寨港湾的璀璨明珠”的美兰区演丰镇禄尾村里,寻找一位特殊的老人。

  禄尾村,位于东寨港湾内,距国家级红树林风景区——东寨港仅2公里,该村面朝大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美兰区的绿色慢行道从该村穿过,被喻为东寨港的璀璨明珠。该村建有妈祖文化的“海南第一宫”——庄林庙和琼州大地震古村庄建筑遗存阵列展览等文化遗存。

  刚下车,满眼的绿意惹醉了枝头的鸟儿,早晨的阳光和着清脆的鸟啼,村庄仿佛静静初醒。我们此次寻访的老人,就在该村妈祖文化“海南第一宫”——庄林庙。

  白墙黄瓦的庄林庙庄严肃穆地立在平整的水泥地面,十几米的绿树拥绕。庙门上“庄林庙”三个繁体字自右向左排列。左前方一颗古老的“母子树”陪伴着庙宇走过了115个年头。庙前18排石条凳紧紧关注着前方的戏台,戏台上还有一颗上了年纪的大树。戏台面对着庄林庙,一米多高,台上搭有结实的铁管架子。与台子并排着的琼州大地震古村庄建筑遗存阵列展览,在庙的右前方。庄林庙面对着一片海,这片海里是1605年琼北地震留下的海底村庄。此时正值退潮时分,护栏下,淤泥已近覆盖了神秘的“海底村庄。只有几块沉睡了400多年的房屋石墩,露出泥滩,静静拥抱有限的阳光。

  戏台前的石条凳上,坐着一位白色汗衫的老人。右手拿一顶暗黄的草帽,慢慢煽动。一条腿盘坐在石凳上,另一条悬在半空一晃一晃。满头短短的白发,脸微胖,悠悠地看着我们一群外乡人。询问得知,他就是我们要找的守庙老人——唐辉民。唐辉民是禄尾村隔壁的星辉村人,今年72岁。现在妈祖文化“海南第一宫”唯一一个守庙的人,当地人都叫他唐阿公。

  见到我们,唐阿公满脸笑容。努力地用他满腔海南口音的普通话和我们聊天,给我们介绍庄林庙。一米四几的个子,时不时露出羞涩,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不会讲普通话。在唐阿公管理庄林庙之前,是一位80多岁姓梁的老人看守庄林庙,守庙五、六年后,2012年唐阿公正式接手。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很简单,打钟、上香、点蜡烛、打扫卫生、安全等等,庙里一切日常事务都是他管理。每天凌晨5起来,敲响妈祖圣像大厅里的老钟,点蜡烛、烧香。告诉妈祖和村民新的一天到了,开始工作。以前人们下海捕鱼要乘早,天未亮便要驾船出海。下午17点敲钟关庙门,告知一天劳作结束。唐阿公白天在庙里,晚上也睡在庙里的后房,只有吃午饭和晚饭时才回家。空闲时在戏台子右边空地新修建的健身设施运动一下。每天,骑着300块钱买来的自行车,15分钟就到家,饭后又骑车回庙里。自行车修了很多次,2年多了每天都这样,看似清闲却又忙碌的日子。

  当年,唐阿公在各村做杂活,收入也在3000左右。后来,因为原来守庙人老了,要找人接班。因为口碑比较好,村里人都找他来守庙。作为守庙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周边28个村的村民一起捐凑的,算作维护妈祖传统习俗的经费,一个月大概1300左右。这笔款远远比原来的收入要低,唐阿公说:“这是公家的事,当时找我守庙,我马上就答应了。”

  唐阿公以前就常常去庙里祭拜,他说拜妈祖是海南人生活的一部分。采访过程中,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孩,正向庙里走去。后面跟着一对夫妇,男的挑着一个担子。唐阿公马上站起来匆匆往庙里走。男的姓黄,本地人,带着怀孕的媳妇和妈妈过来还愿。黄大哥说,几个月前在妈祖庙这里许愿,妈祖显灵,他们再来拜谢。唐阿公点燃香炉前的油灯,又走进内殿敲响老钟。接着年长女人从担子里拿出煮熟的整只鸡鸭、一篮花生,三碗米饭,三杯酒,依次整齐放在供桌上。点了一把香,双手横握,作了三次揖,分插在四个香炉里。唐阿公从侧屋拿出4个蒲团排放在供桌前。女人点完蜡烛插在香炉上后,一家人跪在蒲团上磕拜妈祖,这时唐阿公又敲响老钟。三次鸣响结束,行礼祷告也结束了。女人到聚宝亭烧纸,男人拿着炮竹到庙前。炮竹声敲响了村庄宁静的早晨,孩子捂着耳朵笑着看又红又长的鞭炮。老钟又鸣起,祭拜结束。

  唐阿公介绍说,妈祖文化“海南第一宫”——庄林庙是海南最大的妈祖庙。在海南很出名,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打坏过,直到1989年村里人又重新修建好了,比以前要大很多。庙里墙上刻有各村各地重建庙宇时捐赠名单和参加重建者名单,修庙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政府支持,其余是二十几个村村民自发出资出力花了几个月修好的。村里人拜妈祖,拜了几百上千年,妈祖庙就和村民的家宅一样重要。有妈祖的地方,村民会感到安全,感到有个依靠。每月的“三、六、九”(即: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来祭拜妈祖的人比较多一些。以前拜妈祖一般是凌晨四五点,出海打渔的渔民祈求妈祖保佑平安丰收归来。而今,出海打渔少了,大部分人拜妈祖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富贵兴旺。祭拜妈祖的时间也改到上午8点到11点,早晨向妈祖祷告,带着新的期望,迎接新的一天。这些都是习惯,村里人也一直遵守着这个传统。

  近几年,禄尾村自从筹建生态文明示范村以来。因为其美丽的海港景色、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琼北地震后形成的“海底村庄”及琼州大地震古村庄建筑遗存阵列展览等文化遗存,引来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也把与这些文化遗址同在的庄林庙“海南第一宫”的妈祖文化宣传出去。而今妈祖文化“海南第一宫”已经成为禄尾村著名的旅游文化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和十月十五,作为海南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从海口、三亚、乐东等等全省各地的人包括一些海归人士来禄尾村庄林庙拜妈祖、看琼剧。

  说到节日,唐阿公显得有些激动。不住地露出满脸笑容,眼睛眯成一条细缝。因为这几天是庙里最热闹的时候,和过年一样。那天,唐阿公要比以往起的早些,凌晨4点多就开始检查前一天准备的香烛、油灯。打扫庙里庙外,擦拭桌椅,整理拜访好一切需要用到的器具。5点钟准时敲响那口老钟。六点多陆陆续续有人过来拜妈祖,各种肉类茶酒、水果点心,鞭炮响彻云霄,香火缭绕。一个上午本地人便基本都结束了祭拜典礼,中午人们回家准备午饭。这天,二十几个村凑点钱请来市里琼剧团。下午,剧团人在庄林庙前忙上忙下,搭戏台、换戏服,锣鼓、灯光、桌椅全都井然有序各就其位。唐阿公特别喜欢看琼剧,他说拜妈祖、看琼剧是老人们一种娱乐,因为那会人才会聚到一起。平时庙里只有他一个人,空闲了也会坐在戏台前石凳上轻轻哼唱几曲。望着他的庙,又看看庙前的一大片海。

  晚上8点,琼剧演出正式开始。琼剧是海南节日里必不可少的重点节目之一,当地老人都喜欢看,年轻人也喜欢看。500多人一起来到庄林庙前的小广场,18排石条凳坐满了。还有推着小车卖矿泉水卖热带水果的阿婆,有两三岁的孩子成群在人群中追逐。大部分人从自家带来小板凳围坐一起,还有很多人是站着的,甚至有些调皮的小孩子爬到大榕树上看。唐阿公说,海南戏年轻人很多也听不懂,他们看看那些精致的服饰,精彩的表演。有些东西还是老人翻译讲述,自己的文化要传下去。

  守庙,看琼剧,唐阿公说自己一年的生活除了这些似乎还多了点什么。以前在村里子做杂活,不会说普通话。可是守庙后,有很多外地游客过来拜妈祖,看琼州地震古村庄建筑遗存阵列展览,自己的活又多了一点。唐阿公不标准的普通话就是在这个期间学会的,虽然说得很慢,有时候他会急得直接用手在石凳上写下他说的意思。对于小学毕业的他,七十多岁还能讲讲普通话,给外乡友人介绍自己的生活,讲妈祖文化,讲他们村的历史。他说这就够了。

  唐阿公的老伴姓梁,梁奶奶在家喂了几十只鸡,每天为唐阿公准备好饭等他回家一起吃。唐阿公说梁奶奶每天都给他做鱼、鸡还有鸭,她手艺是最好的。以前梁奶奶织渔网卖,几个村就数她织的渔网最快又好。自己买线在家里织,一个渔网卖100多块钱,一个月也有4000多的收入。现在都用机器生产了,加上很少人出海打渔了,梁奶奶便不再织渔网。以前会有游客专门到他们家里看梁奶奶织渔网,现在有时候闲了也会拿到院子织一织,毕竟织了30多年,一时还舍不得放下。

  唐阿公说:“年纪也大了,和老伴这样过挺好,会一直守着庄林庙。”

 

[来源:海口网] [作者:庄林庙] [编辑:杨雨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健康中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