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网上我们怎样祭奠英烈?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04-04 16:36

  当网上祭英烈向我们走来时……

  ——对当前网上祭奠英烈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刘安泽 张志圣 付 豪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腔热血祭先人。临近清明节,网上祭英烈热了起来。然而,在此类网站点击量持续攀升的同时,一些现象也发人深省。

  清明节前,在异乡工作的网友“穆克风雷”上网搜了一圈,想找一找能够祭奠家乡英烈的网上平台,却一无所获。

  “离我家老房子不远处就有一座烈士陵园,我是听着英烈的故事长大的。我连续几年想通过网络遥祭他们,都没有如愿。”“穆克风雷”说。

  据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数据,全国建立了2.5万座烈士纪念设施,设立4151个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遗憾的是,这些设施和单位有很多目前在网络上无迹可寻。

  网友“精彩生活”坦言,自己在网上祭奠平台上的体验很不精彩:“我常用的几个门户网站要么没有祭奠平台,要么页面设计制作很敷衍,内容笼统,错漏不少,登录入口也‘藏’在不起眼的位置。”

  3年前,在网友“冬日”的家乡,一座军史博物馆开设了英烈祭奠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的烈士名录中,“冬日”找到了一位自己的亲人。让他有些失望的是,3年来,这个平台始终是“老面孔”,网页风格和内容一点儿没变,那位亲人的信息至今只有寥寥数十字。

  当然,网上也有诸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董存瑞烈士陵园”等维护较好的英烈纪念网站。“冀东烈士陵园网”页面精美,对每名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得都很详细,还建立了互动专区。

  调查中,还有网友反映,不少祭奠平台缺乏宣传推介,知名度不高,自己想到网上祭奠,却不知道去哪儿找。某祭奠网站设计新颖,但年访问量却只有1.7万人次左右,多位网友接受采访时表示未听说过该网站。

  与传统的祭扫方式相比,网上祭奠英烈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该发挥更大作用,但目前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发展的“绊脚石”究竟有哪些?

  ——管理部门观念滞后。一些英烈纪念馆重网下轻网上,管理者认为“有没有网站影响不大”;缺乏相关技术和人才,又不愿花精力与其他网站合作,大量珍贵的史料、实物都只能在实体纪念馆内见到,没有转化为数字化资源。

  ——缺乏持续有效的管理。不少网上祭奠平台投入的人力、物力微乎其微,一些平台甚至没有专人负责更新维护,网络设备老化,技术陈旧,早已不能冠之以“新形式”。

  ——内容建设力度不足。一些祭奠平台设置有不错的祭奠功能,但其中许多英烈有名字无事迹、有简介无照片,形式缺乏创新。网友“空穴来风”说:“我们祭奠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牺牲者。了解他们的牺牲经过,是对内心的再次触动,是对灵魂的一次涤荡。”

  ——商业网站缺乏参与热情。商业网站用户数量巨大,技术创新和策划能力强,但由于缺乏商业利益刺激,对网上祭奠英烈等公益性质的网络项目参与热情不高。只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这些网站参与。

  近日,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通知,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开展“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该活动以线上活动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上献花留言、网络文化产品编创推广的同时,要求基层团组织在线下开展祭扫烈士陵园、革命历史讲座、英烈事迹展览等纪念活动,使青年普遍接受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采访中,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刘永昶认为,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应多鼓励民间力量参与:“不少网友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将对英烈的怀念转化为文字,情真意切。应该把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力量汇聚起来,推动网上祭拜英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刘永昶还认为:“功夫要下在平时,将重要节日与平时的祭奠和缅怀相结合。”网友“大东海”建议将各地烈士陵园和相关纪念馆的资源加以整合,设立网络祭奠平台的公共入口,以三维地图的形式呈现。网友点击相应位置或输入地名、人名等检索信息,就能进入相关页面。这样,在史料挖掘、品牌推广、活动策划等方面,也能形成合力。

  此外,不少网友对网络祭奠平台运用更多新技术、增强互动性也充满期待。国家公祭网于去年7月6日上线,9个月时间已有915万人次在线公祭。国家公祭网除在线公祭外,还有战争战役简介、祭拜知识等多项内容。某部90后战士曾祥入伍前访问过该网站。他说,希望网上祭奠平台不断推陈出新,多引入视频、3D场景、互动游戏和知识问答等元素,吸引更多青年关注。

  (《解放军报》2015年4月3日 11版)

 

 

相关链接

网上祭英魂鲜花寄哀思 海口网开通网上祭奠平台
500余人来到长流镇堂善村祭奠王海萍梁惠贞烈士
海口开展清明祭奠王海萍先烈活动 500余人参加
清明,我们拿什么祭奠祖先?

 

相关链接:
清明,我们拿什么祭奠祖先?
海口开展清明祭奠王海萍先烈活动 500余人参加
500余人来到长流镇堂善村祭奠王海萍梁惠贞烈士
网上祭英魂鲜花寄哀思 海口网开通网上祭奠平台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航] [编辑:冯丹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