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给网站采编人员“名分”让假记者无路可走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5-11-07 19:50

  在第16个记者节前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联合举行首批新闻网站记者证发证仪式,为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首批594名记者发放新闻记者证。

  同时,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站核发记者证相关制度机制,严格审核把关,逐步扩大发证范围,逐步覆盖符合资质要求的其他中央新闻网站、地方主要新闻网站,众多符合条件的网络媒体从业人员有望获得合法的“执照”,不用在采访时受人白眼。

  要壮大网上主流声音,确保网络舆论阵地健康有序,必须建设好一支强大的网络采编人员队伍。近十年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媒体属性比产业属性表现得更淋漓尽致。诚然,由于互联网的交互功能,任何网民都是互联网的内容提供者,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想用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上传到网络空间供网民分享,但要真正上升到记者的高度,还是有很大差距。“术业有专攻”,记者作为一项专业很强的职业,大学的课程设置都至少是三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干好的。

  此前,很多新闻网站的采编人员要么依托传统媒体的记者证“一证多用”,要么是网站自己制作证件,不规范的管理让一些地方的网络宣传工作乱象丛生,也给一些以新闻敲诈为职业的非法人员留下了漏洞和空间。国家网信办和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建立新闻网站记者证核发制度,并给594名首批记者颁发证件,填补了我国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有名无份”、“有名无实”的管理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首先助推依法管网。依法管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治理面宽量大、领域众多,单就网络新闻采编而言,一些打着“网站记者”旗号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例层出不穷,既影响了网络媒体采编队伍形象,也蚕食着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给网络媒体的采编人员发放记者证,可以依法管理网络采编队伍,减少和压缩非法人员的生存空间,震慑那些仍然蠢蠢欲动的“假网站”“假记者”。

  其次是身份认同。虽然网络已成时代主流,但在一些基层干部眼中,网站是不入流的,是无法登大雅之堂的。国家给新闻网站颁发记者证,享有与传统媒体记者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可以提升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的身份认同感,消除一些人对新闻网站的错误偏见。

  此外还能增强职业荣耀。网站采编人员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职业类别,相比传统职业,这些新兴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还在形成之中,给新闻网站采编人员颁发记者证,并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有助于全国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找到职业归属感和荣耀感,为传递网络正能量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一张小小的网络记者证,写满了党和国家的重托,凝聚着全体网民的期待,它将开启我国网络宣传工作的新时代,激励着全体网络采编人员为美丽中国建设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

 

 

 

 

相关链接:

假记者4年敲诈600万:有偿删帖获利 同伙多为家人
假记者勒索“问题”公务员被查办
假记者收访民钱,涉嫌诈骗犯罪
相关链接:
假记者收访民钱,涉嫌诈骗犯罪
假记者4年敲诈600万:有偿删帖获利 同伙多为家人
[来源:未来网] [作者:杨维兵] [编辑:王思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