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02所一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主任设计师梁俊。2014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5年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梁俊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李延兵连瑞谦)“年轻人的成长都是在实干中实现的,青年一代应该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坚持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中锻炼能力、在工作中锤炼意志。”作为一个航天工作者,梁俊深有感触。
梁俊,“嫦娥”队伍里一个率真、果敢,充满正能量的青年。200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梁俊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从事航天器控制系统技术总体工作。工作十四年来,他亲历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环月的激动,也体会了嫦娥二号卫星近距离观测小行星的欣喜,更见证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面软着陆的自豪。中国深空探测发展的十年,也是他成长的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航天,是我无悔的选择”。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瞬间。梁俊供图
年轻人干活不能挑 干的多自然想的多
一位卫星总设计师在新员工培训时曾经说过:“年轻人不能挑活儿,干的多自然想的多,成长的快。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长知识,琐碎细致的工作磨练意志”。十多年过去了,梁俊对这句话一直记忆犹新,也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鼓励别人。
2003年,嫦娥一号卫星刚刚步入初样研制,由于元器件采购的限制,要求型号研制人员必须在短时间使用特定接口芯片实现分系统内部总线高传输速率与低芯片功耗的需求。参加工作不久的梁俊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从电路设计到调试测试、功耗测量再到温度拉偏、电源拉偏,几个不眠不休的日子过后,终于在嫦娥一号卫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上实现了当时数据传输速率最高的内部总线。“开始心里挺没底的,好在没丢人,挺有成就感的”。谈起第一次与卫星的亲密接触,梁俊感慨地说。
为员工家属进行航天文化讲解。 梁俊供图
2004年10月,嫦娥一号卫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结构研制进行到了关键阶段,梁俊默默承担起了这件繁琐细致的工作。整整一个多月,梁俊一直工作在外协单位的工厂车间。每天安排工人将加工好的设备壳体进行修整,自己还要按照产品设计重量结合壳体结构进行配重设计,并安排生产。
刚开始的时候确觉得头绪多,深怕出现差错。但很快,他就找到了工作规律,每次工作中他都考虑,怎样结合生产工具、原材料规格进行生产优化,减少原材料种类和成本,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忙的时候,梁俊主动上手帮助工人师傅完成部分基本的钳工操作。
“小梁手艺不错,干脆留下来当钳工算了”,工人师傅打趣到。梁俊满头大汗地回应:“何止钳工,车工咱也行,上大学都学过,要不是没有上岗证,我也敢和您比比车工手艺,呵呵”。这一个多月,让梁俊经历了从“不会干”到“完成任务”的完整过程,也体会了从“力不从心”到“得心应手”的心路历程。
相关链接:
杨飞:拥抱“十三五” “四个全面”迈上新征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