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春节期间的庙会、灯会等,大家有哪些期待?调查中,57.4%的受访者期待多些乡间文化“能人”展示“绝活”,57.2%的受访者期待增设曲艺杂耍等传统文化节目。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文化教育>

期待更多“非遗传人”走上庙会灯会舞台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2-24 18:17

  对于春节期间的庙会、灯会等,大家有哪些期待?调查中,57.4%的受访者期待多些乡间文化“能人”展示“绝活”,57.2%的受访者期待增设曲艺杂耍等传统文化节目。(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戏曲唱起来,秧歌扭起来,锣鼓敲起来,杂耍玩起来,彩狮舞起来,毛驴旱船摆起来,还有面塑、草编、剪纸、泥塑、年画等多种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悬挂起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庙会、灯会已成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集合和重要的传播平台。它们不仅收集和传承了很多传统文化艺术,还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文化元素,让国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庙会灯会中传统元素的丰富性还远远不够。一些“非遗”项目正在收到缺乏传承体系,重开发、轻保护,商业化冲击原真性等问题的困扰,消失速度加快,很多“非遗”项目因传承人年老力衰或后继无人而无法登场。

  民进中央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有1986人,截至去年8月,已有250位去世,占总数的12.6%;1979年至2006年,我国共评出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目前已有73位去世,占总数的20%。像浙江嘉兴市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项目的调查显示,除6名已经过世外,在世的26名传承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24人,占92%;80岁以上的6人,占23%;有12位无传承人,占46%。

  更令人悲怆的现实是:庙会、灯会已经成为“非遗”大规模集中展示交流的所剩不多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些地方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庙会灯会对民俗传承的重要意义,通过安排场地、强化安保、减免摊位费等行为,吸引“非遗”传人一展绝技。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非遗”项目无表演人员,再怎么“吸引”也是徒劳的。因此政府必须在政府各级文化部门和社区(或基层)要重视保护和挖掘传人,积极培养接班人方面下足功夫。其方式有很多。比如,鼓励“非遗”传人专门举办“非遗”培训班,收徒讲学,将技艺传授给那些喜爱“非遗”项目的人;让“非遗”进校园,将具有地域特点的非遗项目纳入当地学校教育,并通过命名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基地、开发校本课程、经费补助等形式,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把青少年培养成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保护人;将“非遗”项目开发别具特色的旅游或服务项目,走向市场,创造经济效益,使其由“输血”变“造血”,以“产”养“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动漫技术把“非遗”原汁原味地“复制”下来,并借助互联网进行裂变式传播,吸引民众关注,从而在社会上培育更多的“非遗粉丝”。

  总之,只有社会多方面的“给力”,采取多方式培养“非遗”接班人,才能有效解决“非遗”项目人才断裂的问题,也才能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走上庙会、灯会的舞台,丰富其节目,满足国人“期待多些乡间文化‘能人’展示‘绝活’”的美好愿望。

  文/林日新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日新]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