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两会已落下帷幕,但教育话题热度不减。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无小事,代表委员为教育的进步而鼓,为教育的发展而呼。《教育周刊》本期特就两会中关于教育的热点提案、建议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你家孩子会自救急救吗?海南专家呼吁将急救纳入课程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2-28 09:46

  编者按

  全省两会已落下帷幕,但教育话题热度不减。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无小事,代表委员为教育的进步而鼓,为教育的发展而呼。《教育周刊》本期特就两会中关于教育的热点提案、建议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关键词

  自救急救

  公共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掌握一定的应急急救常识,在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和事故、急伤病患者时,采取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对他人的紧急救护措施十分重要。

  有数据显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黄志强提交一份《关于将急救自救知识纳入全省大中专、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的建议》的提案,呼吁救人自救应从娃娃抓起,引起各方关注。

  现状急救知识普及率普遍偏低

  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惨剧:学生溺水,8个学生一个拉一个,结果相继溺亡。虽然舍己救人精神可嘉,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保己再救人。由此可见,加强应急急救常识普及教育,推广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是重要和必要的。

  “然而,现实却是,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偏低。”黄志强说。调查显示,国内北上广等城市急救知识普及率不及2%,国外发达国家平均为20%左右。

  遇到有人昏倒该怎么办、遇到有人溺水该怎么办、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如何进行胸部按压、还有出血后如何进行止血和包扎…….2月26日上午,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上海口街头,随机问询了20多位市民,竟无一人参加过专业救护培训。大多数回答称:“遇到紧急事情,一般就打120或110。”

  还有一部分市民表示,一直想学救护,但不知在哪学。“在网上经常看到急救知识信息,比如心肺复舒、人工呼吸之类的,但是那些语言太专业,一些关于按压手法和部位的说法听不懂,所以不敢随便应用。”他们表示,还是要有人手把手教学,不然没法知道急救手法是否正确。

  建议救人自救应纳入教学课程

  在调研中,黄志强发现,当前,大中专、中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经常会手足无措,从而错失很多自救或施救于人的良机,而使事故向恶性方向发展下去。

  针对这一现状,黄志强表示,许多国家,急救教育都是从小抓起,如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防灾自救意识与技巧。“从幼儿园起,孩子就开始接受严格的安全教育与应急培训,一直到中学都有相关课程。”

  黄志强建议,加强对大中专、中小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将急救自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的课时计划。“建议把系统全面的急救自救知识,包括水灾、火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逃生或自救方法,交通事故、煤气泄漏、溺水、农药中毒、外伤出血、内外科急症的急救知识,以及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毒品危害等方面的自我保护措施等纳入学校教育的课时计划。”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编写专门的教册,集中讲授的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渗透于其他课程,如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但要有专门的体现。”黄志强说,在课程设置上,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培训课程,低年级学生应侧重自救,如突发事件的逃生避险和自我保护技能,高年级则以学习救人为主,如意外伤害救护、急症救护、心肺复苏等,使孩子接受计划、系统、连续的培训。

  延伸从知识培训转为能力培养

  近年来,社会上认识到急救和自我保护教育重要性的人越来越多,已有一些学校把这方面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但总的来说,仍缺乏系统性、经常性。

  黄志强认为,当前,中小学校里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宣传展板形式,宣传没有成为常态化,而且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学校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培训机构和培训器械。

  很显然,这种急救教育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由于这种教育缺乏连贯性、相应的实践和巩固过程,学生过段时间可能会忘掉。

  “这说明学生们根本没有真正掌握住这些知识和技能。”省人民医院医生谢甜说,对学生们来说,许多急救知识,只是头脑中有个模糊的概念,到底怎么急救其实还是一头雾水,更别说真正具备基本的急救能力了。“急症科医生对急救就会十分专业,离不开经常实践。”

  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育方向应从过去的知识培训转为能力培养。例如,在美国,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急救技能,美国从幼儿园到中学都设置了急救课程,对每个年龄段要掌握哪些急救知识和技能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比如学前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要他们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情;中学阶段则要具备心肺复苏、创伤救治等技能,并要通过严格的考核,获得相应的证书。

  黄志强建议,在加强知识普及同时,还要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活动。“5·12”汶川大地震时,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90多位教师、2200名学生全部冲到操场,用时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次奇迹般的成功逃生,无疑得益于学校平时多次认真细致地举办应急演练活动。学校可以通过设立急救自救体验教育基地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常用急救的各项操作技能,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实际处置能力。”

  【急救小贴士】

  触电现场救护步骤

  1.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电闸。

  2.判断呼吸、循环体征:意识消失,摸:颈动脉、看:胸部起伏、感觉:呼吸-->呼救旁人帮忙-->致电120。

  3.若触电者神志清醒,未失去知觉,应在原地安静休息。

  4.若触电者无知觉,则立即保持伤病员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5.烧伤伤病员局部应就地取材进行创面的简易包扎,再送医院抢救。

  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时,采用加压止血、指压止血等方法仍不能止血,方可选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止血带一般可以用橡皮带、橡皮筋等有弹性绳子代替。

  1.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正确,上肢在上臂的上1/3处,下肢在大腿的中上部。

  2.上止血带部位要有衬垫,松紧适度。

  3.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40-50分钟要放松3-5分钟。

  4.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直接压迫法止血,以减少出血。

  骨折的现场处理

  一、骨折判断

  1.剧烈疼痛,受伤处有明显压痛点,动则加剧,静则减轻。

  2.骨折处明显比健侧肿胀。

  3.出现短缩、成角、旋转等畸形体位。

  4.原有运动功能丧失或障碍。

  5.患处感觉、活动、血管搏动等异常。

  二、骨折固定原则

  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开放性骨折现场不要冲洗,不要涂药。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

  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7.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

  8.预防休克。

 

 

相关链接:

急救教育,传播要多管齐下
“抬不动老人”折射急救服务短板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争分夺秒 生命正在接力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成立 启动中巴急救走廊
海南省政协委员建议:急救培训要“从娃娃抓起”
街头老人摔倒大家很慌 医生教你应该怎样急救
大病燃眉急 救助何太迟?

 

相关链接:
大病燃眉急 救助何太迟?
街头老人摔倒大家很慌 医生教你应该怎样急救
海南省政协委员建议:急救培训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成立 启动中巴急救走廊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争分夺秒 生命正在接力
“抬不动老人”折射急救服务短板
急救教育,传播要多管齐下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金昌波 陈卓斌] [编辑:杨雨霞]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