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保护我国民族民间器乐乐种,让它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创新,存活的更加久远,7月12日,第二届中国民族乐器民间乐种组合展演研讨会在海口举行,国内专家、艺术家齐聚一堂,一同探讨民间器乐组合的传承创新,并纷纷提出相关建议。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中国民族器乐专家齐聚海口 探讨民间器乐组合传承创新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7-12 18:41

  如何传承保护我国民族民间器乐乐种,让它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创新,存活的更加久远,7月12日,第二届中国民族乐器民间乐种组合展演研讨会在海口举行,国内专家、艺术家齐聚一堂,一同探讨民间器乐组合的传承创新,并纷纷提出相关建议。

  文化部艺术司相关领导为参演组合的代表队颁发证书。南海网记者陈望实习记者连蒙 摄

  全国政协委员田青指出,党中央把弘扬传统文化当作国策提出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民间器乐的传承人、研究者,千万珍惜目前这样一个环境和状态。“大家应该共同努力,在创新过程当中,如何把创新的成果尽快变成一个大家都拥护赞赏的新传统。”田青说,乐种一定要有传统,这个传统最重要的就是乐器的配置,比如说声管乐加上打击乐。在新的环境下,他鼓励大家在乐种创新过程当中,如何把这个创新变成新的传统,得到大家的公认。

  第二届中国民族乐器民间乐种组合展演研讨会在海口举行。南海网记者陈望实习记者连蒙 摄

  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教授樊祖荫在研讨会上发言。南海网记者陈望实习记者连蒙 摄

  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教授樊祖荫认为,高校在传承非遗文化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学习研究我们的民间文化,真正掌握它的文化的实质本质,包括它的技术技巧。对于即兴表演,也要加强相互之间配合,把里面的灵魂的东西表现出来。高校应该更好的向老艺人和研究家学习,把我们好的东西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真正地传承下来。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研主任朱晓谷从作曲的角度谈了对于像江南丝竹这种乐种如何做到古今中外结合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第二届中国民族乐器民间乐种组合展演研讨会在海口举行。南海网记者陈望实习记者连蒙 摄

  研讨会上,其他专家也就如何传承保护民族民间器乐乐种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让此次参赛的代表队受益匪浅。山东代表队表示:“我们希望多出作品,中国的乐器品种这么多,个性这么强,应该独立创作,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不是光听这些流行音乐的东西。”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研主任朱晓谷在研讨会上发言。南海网记者陈望实习记者连蒙 摄

  

 

 

相关链接:

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11日海口举行
乐东黎族竹木器乐手工匠人刘志坚——一片痴心在丝竹
海南首支黎族 竹木器乐乐团成立
海口美兰展演海南八音器乐助“双创” 弘扬传统文化

 

相关链接:
海口美兰展演海南八音器乐助“双创” 弘扬传统文化
海南首支黎族 竹木器乐乐团成立
乐东黎族竹木器乐手工匠人刘志坚——一片痴心在丝竹
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11日海口举行
[来源:南海网] [作者:陈望 连蒙] [编辑:(见习)李谢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