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游戏”的关注热度尚未退去,近期,又一种从境外流入的危险游戏——“人体刺绣”开始在网上流传,体验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文化教育>

远离“人体刺绣”必须多管齐下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8-01 15:46

  “蓝鲸游戏”的关注热度尚未退去,近期,又一种从境外流入的危险游戏——“人体刺绣”开始在网上流传,体验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目前,全国多地网警已呼吁公众抵制该游戏并及时举报。专家提醒,这种自残游戏危害极大,一旦有细菌或病毒侵入血液,严重的可能致死。(7月31日《中国新闻网》)

  说到什么是刺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刺绣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然而,对于“人体刺绣”,想必大家却闻所未闻。“人体刺绣”顾名思义,就是在人体的手臂、手掌上,甚至在嘴巴上用针线将皮肤缝起来的一种游戏。

  据悉,“人体刺绣”来源于日本漫画《东京食尸鬼》里的角色铃屋什造,漫画形象上可见遍布在他的手腕、脖颈、嘴角以及眼角处的刺绣。现实中,“人体刺绣”在一些涉事不深的青少年中悄然流行,他们在自己的手上穿珍珠、丝带等,并将个人作品晒到网络上,从而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各路人马纷纷发表高见。有人表示完全不能理解,认为这种自伤自残行为是“脑残”“智障”“神经病”;有人强调这只是青少年被漫画中的故事和人物诱导引起的模仿行为,不必过分担忧;有人上升到道德层面,认为缺爱才导致青少年的卷入。众说纷纭,但各方的出发点都基于善意,归结起来有两大疑问:第一,这种以刺伤身体甚至放弃生命作为手段的“游戏”,为什么会有人沉溺其中?第二,面对这些威胁到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游戏,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怎样才能对青少年形成有效的保护?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蓝鲸游戏”到“人体刺绣”,有这样一个共同点:玩这种“游戏”的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对新奇、刺激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老说,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价值观,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波动,处于人格成长的过程中,加之好奇心强,更容易被新鲜、神秘的事物所吸引。所以,作为心智还未成熟的他们,不能意识到“人体刺绣”会对自己成长带来怎样的威胁。因此,远离“人体刺绣”必须多管齐下,做到未雨绸缪。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作为,要根据新形式新情况新要求,及时修改完善网络游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严格、更完善的网络游戏管理标准,并加强制度的贯彻力度,在审批、监管等环节把关设卡,严查、严打、严控“暴力游戏”,铲除“暴力游戏”滋生的土壤。

  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们的价值观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多参加文体活动及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们的兴趣范围。同时,学校老师要关注学生在群里谈论的内容,比如有没有涉及到蓝鲸死亡游戏、人体刺绣、自杀、自残等字眼,

  最后,家长应尽职尽责地发挥监护的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关心孩子在玩什么、关注什么,孩子身边人与事及环境有着怎样的微妙变化,如有暴力等方面的游戏,就要提前预防和干预。更重要的是,学会陪伴、聆听孩子,再忙也要抽空陪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丁恒情)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丁恒情] [编辑:王思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