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创造出了非凡的物质成就、形象的图像符号、统一的精神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政权组织,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典型的物证。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探秘“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不泯的文明曙光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9-20 10:06

媒体团在良渚文化遗址参加活动会议。(杭州网供图)

  海口网9月20日杭州电(特约记者曹青青 见习记者周德晓 符文雅)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创造出了非凡的物质成就、形象的图像符号、统一的精神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政权组织,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典型的物证。

  穿越千年 发现“中华第一城”

  良渚文化是人类共同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保护的第一步是发现与挖掘。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浙江杭州老和山遗址、吴兴钱山漾遗址、上海马桥遗址、苏州越城遗址等一系列的考古发掘。研究者们从器物特点及组合上总结出了如鱼鳍形足鼎、表面易脱落的黑皮陶、三角形石刀、石耘田器以及精致的玉器等这些与山东龙山文化不同的特点。于是,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把长江以南太湖流域主要包含黑陶的这种文化 , 命名为“良渚文化”, 从而开始了良渚文化研究的新历程。

  1986年是良渚遗址发现50周年,此时,上海和江苏都陆续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墓,而良渚文化的发现地浙江却一直是空白。这让当时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等考古学家着实着急。于是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反山。

  制定详细的计划后,发掘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在挖到1米深的时候,当确认那块隐约“露头”的石块是一件玉琮时,研究者们都激动地跳了起来,因为玉琮是良渚文化墓葬等级的重要标志,挖到就它表示真正挖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墓。

  经考古研究,良渚古城的范围最终确定,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长约1900米,总面积约3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北京紫禁城。良渚古城是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莫角山遗址全景图。(官方供图)

  多方助推良渚申遗 申遗工作正稳步推进

  去年是良渚遗址考古发现80周年,良渚文化考古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以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考古新发现为代表,良渚文化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区域文明,其地位和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与此同时,良渚申遗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2008年4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再次将良渚遗址再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9月2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联盟在良渚宣告成立,通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联盟章程》,达成并发布《保护文化遗产良渚共识》。

  2017年,在进一步开展规划编制、上报申遗材料上报、遗产展示和检测等申遗流程工作的基础上,良渚遗址正式启动“申遗”准备程序。3月28日,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向国家文物局上报良渚遗址申遗提名文件,标志着良渚遗址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正式进入申报流程。

  申遗背后,有不少人在默默助推良渚申遗工作。文化遗产世界大会主席提姆•威特说:“良渚应走向世界”。2017年5月19日,姆 • 威特先生专程考察良渚博物院,并围绕如何在2018年9月召开的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期间,将良渚遗址作为重要案例,向全球文化遗产领域全面深入地宣传推介良渚遗址文化价值。姆 • 威特先生亲自组织国际专家学者考察良渚遗址,专题讨论良渚遗址的价值和保护情况,为良渚遗址申遗造势助威。

  作为了解良渚文化的“第一扇门”,良渚博物院从开馆之初就实行免费参观,这几年,博物馆主动走进周边的区、学校、企业以村庄,开展良渚文化的公众宣传。开设了“第二课堂”,主动与周边中小学对接,设置以兴趣为主的课程、活动项目、互动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大家欢迎。特别是近几年来,良渚博物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北大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已成为博物馆一个重要的社会教育品牌,每年都能吸引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学生参加,有力有效地传播了良渚文化。

莫角山营建图。(官方供图)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良渚文化走进教科书

  金秋九月,全国迎来开学季,约1400万初中一年级学生拿到了新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这本99页的教科书在第11页以整页的篇幅图文并茂介绍良渚文化,这也就意味着,全国80%以上的初一学生,将通过课本了解到良渚考古学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

  事实上,从建国后一直到2007年,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从未提到过良渚文化。直到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发现让良渚文化再一次成为焦点。随着良渚文化价值的不断被发掘,其走入教科书的脚步也更加铿锵有力。

  一直以来,良管委致力于推广良渚文化知名度,曾多次组团参加世界遗产大会,分发良渚遗址宣传资料,与国际专家进行广泛接触,介绍良渚遗址的遗产价值和保护情况。今年以来,良管委聚焦利益相关者教育和良渚文化宣传普及两个重点,不断加大良渚文化宣传推动力度。建立健全宣传队伍,深入基层宣传良渚文化及申遗知识。设立良渚遗址申遗工作宣传栏和工作进度栏、镇街及中小学良渚文化宣传栏、遗址区内村(社区)文物保护宣传栏,提高对良渚文化、良渚遗址申遗和保护利用工作的认识。设计制作《良渚遗址保护手册》《良渚遗址讯报》申遗专题片等宣传产品,生动地介绍宣传良渚文化知识、良渚遗址遗产价值,形成良好的申遗与保护氛围。

 

 

相关链接:

从西湖时代向拥江发展时代的跨越 杭州望江地区悄然蜕变一座新城拥江而立
杭州依托政务服务平台 深化“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改革
“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发展高峰论坛暨全国网络媒体杭州行”活动19日启动
中外设计师共聚杭州桐庐 共探乡村民宿前景

 

 

 

相关链接:
“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发展高峰论坛暨全国网络媒体杭州行”活动19日启动
杭州依托政务服务平台 深化“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改革
从西湖时代向拥江发展时代的跨越 杭州望江地区悄然蜕变一座新城拥江而立
中外设计师共聚杭州桐庐 共探乡村民宿前景
[来源:海口网] [作者:曹青青 周德晓 符文雅]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