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文学是一对双生子,文学作品改编向来是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反过来,电影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又给予文学文本以更加直观和充分的表达空间。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娱乐体育>

从小说到电影,有什么“新问题”?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11-27 08:44

  作者:张玉瑶

  电影和文学是一对双生子,文学作品改编向来是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反过来,电影作为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又给予文学文本以更加直观和充分的表达空间。老舍写于七十多年前的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何复现于21世纪的银幕之上,让网络时代的观众不觉出“隔”,饶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也想必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梅峰所首先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梅峰是“新学院派”的代表,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同时也是业内“道行”不浅的编剧。《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处处闪现着浓厚的实验性征和文人化的审美趣味——大幕拉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黑白的画面、水墨画的质地、对称的画框式构图、含蓄的微讽、潺湲的节奏、耐人寻味的留白,这些都令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的民国电影经典之作《小城之春》;而故事所聚焦的圆滑的人情世故、复杂微妙的人事关系,又仿若《围城》之重庆乡下的翻版。可以说,电影不仅尝试回到老舍的文本,也努力尝试着回到抗战大后方的历史现场和民国电影史的呈现现场。

  梅峰曾在采访中谈到,这一次在改编剧本时颇下了一番功夫,“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电影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在最终成形的电影中卓有显露。小说中的故事一直发生在重庆郊外的树华农场,电影则增添了许老板的重庆大宅,并充分描摹了宅中阔人们打麻将、看川剧、过生日、唱《贵妃醉酒》等丰腴的生活细节,通过丁务源的船来船往,实现了这两处场景的变换和勾连。而许老板一家自上海来内地,一口地道沪语,和农场工人的四川话,丁、秦、尤等人的普通话普通话形成了语言上参差不齐的交映。

  老舍的小说,主线是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三个男人即丁务源、秦妙斋、尤大兴,一个女人是尤的太太明霞。电影里,又添了若干个新人物,不仅把原作中处于模糊背景位置的股东们明朗具象化了,还着力突出了两大股东之间的斗争,尤其是增添了许老板的三太太和佟老板的女儿佟小姐(秦妙斋在戏中屡屡称其“密斯佟”)这两个新的女性角色,为原来的文本进行了一些性别上的平衡。不过,虽承担着功能性的配角作用,这两个人物自身在电影中也是能立得住的,呈现了抗战后方上层妇女生活的一个侧面。

  佟小姐爱画画,一来树华农场,就对着她所陌生的高山大江支起了画架写生。农场工人们虽不以为这司空见惯的风景有什么好看的,但远远望着她画画,也会闲聊“城里人”的“时髦”与“艺术”,自嘲和“我们乡下人”不同。因了绘画(或秦妙斋自称的“地主家才子艺术家”的身份),佟小姐和秦妙斋有了共同话题,秦吐出几句法语,几句蜜语甜言,便俘获了佟小姐的芳心。可惜后来,秦妙斋在未知情况下对佟小姐的画大加批判,佟小姐又风闻种种,识破了“空头艺术家”的真面目,一气之下与之决裂并远走。然而佟小姐并未因此就变得高尚了起来,当秦妙斋被逐出树华农场时,她和三太太又觊觎起新来的房客,冀图再找个乘龙快婿。她和秦妙斋两个人的画,观众们反正一眼都没看着。从本质上说,他们都是同样的人,远离时代,“附庸风雅”,蜷缩在暂时还算太平的大后方,蜻蜓点水般产生了一段肤浅、脆弱、无聊的感情。

  秦妙斋是老舍笔下典型的肤浅新派市民,老舍对这类人常常采用漫画化的描写,比起对丁务源“脸上发亮的肌肉”、“光满神足的眼睛”、洁白如雪的领袖这些栩栩如生的写实细节,秦妙斋却是“高高的个子,长长的脸,头发象粗硬的马鬃似的,长长的,乱七八糟的,披在脖子上。虽然身量很高,可好象里面没有多少骨头,走起路来,就象个大龙虾似的那么东一扭西一躬的。眼睛没有神,而且爱在最需要注意的时候闭上一会儿,仿佛是随时都在作梦”,形象夸张至极。秦妙斋这类人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考虑以文艺服务社会,却天天做着“清高派艺术”的幻梦,又拿不出什么真东西真本事。对于抗战以来一直热心宣传、以文艺鼓与呼的老舍本人来说,自是十分不齿的,对其批判和讽刺也毫不留情,有时甚而到达刻薄的地步。

  但这样一来,若是在银幕上呈现秦这个角色,却有些难以把握:如果极力贴近老舍的文本,人物表演就会显得有些失真。电影的处理比较巧妙,稍稍调整了小说中丁、秦两人一丘之貉、利害共生的关系,将丁务源的“段位”又升高了一层,在赶走尤大兴的“运动”中,将秦妙斋当了枪使,自己却躲在后面当老好人。于是秦妙斋的浮夸便不至显得太无根,而是有了种兼具愣头青和油滑的气质,其无赖、浅薄与对丁的坦率、袒护融合在一起,形象稍更“圆形”。

  另一个影片中气质变化较大的形象是尤太太。在小说里,老舍笔下的这个人物并不光彩,形象也不甚佳:“不甚好看。可是,眼睛很奇怪,奇怪得使人没法不注意她。她的眼老象有甚么心事——象失恋,损伤了儿女或破产那类的大事——那样的定着,对着一件东西定视,好久才移开,又去定视另一件东西……你就又有点可怜她,觉得她不是受过什么重大的刺激,就是天生的有点白痴。”她和丈夫没共同语言,没什么见解却自作聪明去偷鸡蛋,和丁、秦合流,试图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尤大兴一同拽进传统中国关系的泥潭里,种种行为都令人生厌,也不禁令人联想起老舍小说中常见的“厌女症”症候。而在电影中,她虽依然目光短浅,但种种行为都是为了缓和丈夫与旁人关系考虑,形象更贴近恋旧爱家的中国传统妇女。另一方面,如果说电影中的其他人更多承担着世俗化的“故事”,则经现代重塑后的尤太太身上还承担了传统中国特有的情调和诗意,有她的场景总像是一幅幅静态的画,悬停在动态的叙事节奏中,百无聊赖中增了几许哀而不伤的黯然情调。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尤太太站在田垄上回看他们来到又被迫离开的树华农场的背影,一种想往稳定生活而不得的愁意随着慢慢淡出的镜头渲染开来,如同那个流离年月里所有的故国儿女。这一点愁情,仿佛重契了《小城之春》中女主角在残垣上踟蹰的意绪,打开了通往中国电影光谱的隧道,不由令人会心。

  梅峰在采访中说,希望在改编时淡化一些时代感,“老舍在写小说时对人物的批判是相当狠的,不留情面,这是因为当时的时代性。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老舍先生看到农场里这些不好好做事的人,的确是怒其不争。但这些情绪对现代的观众来说有陌生感”。的确,时过境迁,失去了抗战的大背景,丁务源、秦妙斋这样的人在今日更多是以个体而不是社会蠹虫的象征出现,老舍在他们身上进行的国民性劣根批判,今人或许还会视作舞台上“戏精”的表演。电影用含蓄与诗意柔和了老舍原作的讽刺与荒诞,但这也是个见仁见智的命题,有人以为失掉了核心的精神,相反有人又觉得比起直露的讽刺来,多了绵里藏针的蕴藉效果。甚至有了与时俱进的新解读——从中提炼出“中国式关系”的“精髓”来,作为滴水不漏的高段位“职场教科书”。然而无论如何,这篇写于70年前的作品,还能够在今日被重新演绎、讨论,并得以充盈地注入种种新的意涵,本身便证明着老舍先生作品不会轻易被磨灭的“时代性”。(张玉瑶)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玉瑶] [编辑:王思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健康中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