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对单身男女在相亲会活动现场进行游戏互动。 蒋青琳 摄
26日,记者实地进行抽样采访。“大学那会儿谈过男朋友,后来分手就一直单到现在。”生于1991年,在重庆渝北区某民营企业上班的李月称,“单身4年多,父母很着急,家中至少安排了5次相亲,但往往谈下来觉得‘三观’不合。”
“2015年在企业联谊会中认识了现在的女友张婷婷,她是舞蹈机构的一名导师。我第一眼看到时就被她吸引,想要进一步交往。我喜欢关注一些最新的时尚发布会,恰好她也从事相关工作,几次接触下来,共同话题多,很是谈得来。”同样出生于1991年的夏科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至今还没买婚房,但是女友觉得和自己在一起很开心,“两人为同一个目标奋斗,就足够了”。
一直以来,“收入”“有房”“有车”等是谈婚论嫁的首要前提,父母认为的“门当户对”亦充斥着这一代人的婚恋观。毕竟,结婚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婚姻中,如果要考虑对方的收入,我觉得差不多比我高一点就行了。”27岁的钟燕在某银行上班,各项福利待遇多还不错,年薪12万左右。钟燕说,“最主要还是合得来,不想找太有钱的,感觉压力很大,也没安全感。”
记者了解到,步入社会已有几年时间的“90后”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开始追求心灵和精神上的愉悦。根据采访的样本数据,超半数的“90后”重庆单身男女将“三观契合”排在“房”“车”等物质条件之前,表示更看重对方的能力和上进心,自己有房有车的直言说择偶时将不做这方面要求。
婚恋两性心理研究相关负责人称,接收了多元化信息的“90后”更热衷于追求“灵魂伴侣”,三观一致成为他们择偶的首选标准,他们渴望沟通交流,渴望被理解,聊不来,对方再貌比潘安美若天仙,也很难继续交往。
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陈志林认为,“90后”是充满个性的一代,他们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在婚恋当中本能排斥相亲介绍等传统形式。但是他建言,“在婚恋研究当中,知根知底的婚配对象,更能稳固婚姻情感。”
相关链接:
华阴老腔90后唯一传人登上央视《渴望现场》
90后小伙“口红贴膜”月入过万 网友:有钱途!
全球自由行报告2017:90后引领碎片化旅游时代到来
二三线城市成“90后”大学生就业新选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