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为急救车贴上让行标识。
急救车不“难过” 抢救“急”起来
“海口急救车每年接诊的病人中,约有20%是危重症病人,顺畅的道路是抢救的必要条件,快一秒钟到达医院,就多一分生还机会。”市120急救中心调度科科长徐梅玲告诉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120急救车接到危重病人会亮灯示意,如果亮灯的同时响起警报,说明此次抢救任务非常紧急,这种情况下各类车辆和行人都应避让。
调度科提供的数据显示,市120急救中心直属急救站点有5个,乡镇急救站点有3个,直属站点的值班车辆有5辆,网络医院救护车有8辆,120急救中心可实际有效调派的车辆约为10辆。在车辆有限的情况下,急救车的出车量却是有增无减。据徐梅玲介绍,各直属急救站点的日派车量可达80次—85次,最多时可达90次。某一时间段内,十余辆急救车同时出诊是常事。过去一年,5个直属急救站点从市民电话呼救到救护车到达的平均反应时间约为17分钟。而从调度科统计的2017年全年各时间段出诊量来看,出诊的高峰在8时—10时、16时—19时、21时—23时,恰逢上下班高峰期,令急救人员更加希望车辆能够及时让行。
一通通急救电话连接起了医院和病人,电话线的这头是医护人员焦急的等待,另一头是病人急切的期盼。如何穿越拥堵的马路完成生命接力,对120急救车司机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如果车上的病人是自己的亲人,谁能不急呢?”120急救车司机林志海工作3年多,最能感受危重病人的孤独与无助,也无数次为让行的司机动容。2015年,海文高速发生车祸,林志海拉着脑出血的重伤病人准备穿越国兴大道赶往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此时恰逢17时许,车辆积聚在道路上,行驶十分缓慢。由于时间紧迫,他拉响了警笛,随后前方车辆纷纷让行,“拉拉链”似的在拥挤的道路上开出了一条道,他只用了10分钟就把病人送到了医院。如今,海口启动“我·为急救车让行”活动,让他对畅通抢救路更有信心。
“院前急救没有计划,没有预约,说走就走,如果每辆车都能给急救车让行,急救车的平均反应时间会明显下降。”徐梅玲告诉海口网记者,全市人口已达200多万,进入冬季后,流动人口的增加,救护车的使用频率也会明显增加,如果车辆能够及时让行,特别是在急救车亮灯和拉响警报时让行,不仅能让病人及时得到救治,还能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急救资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