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开亮
第一次听到"佛系"这个说法,还是来源于兴趣部落的一个段子,叫做交了个“佛系男(女)朋友”,会心一笑后本误以为是一种潇洒随性的生活方式,直到看到一个半月谈的帖子,甚至还有佛家普陀寺的网络抗议,忽然意识到,我们把“佛系”玩偏了。
不妨先来看看现在的佛系,一篇名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帖子,列举了几位90后的“佛系”人生:佛系职员:对工作丧失热情,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索性放下执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板骂我,我说“哦,知道了”,老板表扬我,我说“哦,谢谢”,工作量巨增,我说“哦好的”,心处于躺平状态,活成了一个大写的“哦”。
佛系恋人:不做作不矫情不强求,两个人在一起住着舒服就凑合着过了,被伤害了也懒得一哭二闹三上吊,分手之后一般会说声拜拜然后大步走开,纠缠不休不如独自饮酒,剪个头/做个美甲/买几身新衣服,就能恢复到无悲无喜的状态中。
……
佛系本是一种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生活方式,如同修佛僧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于世外,清静于心中,这并不是一种逃避和自我安慰,是一种真实的清高,大写的不屑,当然也仅适用于佛家,至于是否适合“入世”,貌似退休后可以考虑借鉴一下。至于80/90后,请你务必保持清醒。
不同于半月谈的看法,现在年轻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并不是一种“丧”文化的代表,我倒更倾向于是一种“阿Q”精神,一种精神胜利法,一种自我逃避,一种对外界的置之不理,沾沾自喜乐于做自我世界的英雄。虽然不修心理学,但直觉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这不该出现在当今一代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上。
作为所谓的“跨世纪”的一代,你们背负了太多的期许,或许你们正疲惫不堪,无力挣扎,难以忍受肩上的重负,也或许你们已四面楚歌,难以为继,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但请你们相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里给你们的,不是谴责,更是一种理解和包容,“如同清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一代,请不要把自己过早的活成了夕阳红,这是时代的悲哀,民族的大不幸,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鲁迅,没人再去振聋发聩的点醒我们。
最后,佛系青年的锅或许不该单单由90后来背,网络上给90后贴上了太多的负面标签,脱发了,离婚了,秃顶了,还有更耸人听闻的,仿佛90后已经垮掉了,特别好奇的是,广大网民幸灾乐祸的杜撰下一代出丑的同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不要忘了,90后还有00后,后面还有更多的10后,20后,当90后占据时代主流的同时,还能笑得出来吗?
最后引用鲁迅的一句话,与君共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