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高峰论坛日前在海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嘉宾围绕主题“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寻求新形势下古村落的发展方向”,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困境和出路。众多岛内外专家学者聚焦此类高端论坛的首次举办地海南,针对亮点和不足,纷纷建言献策,期望海南传统村落在新时代有更好的保护与开发,让海南的青山绿水记住更浓的乡愁。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留住乡愁 海南传统村落保护的喜与忧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5-13 11:36

  留住乡愁

  海南传统村落保护的喜与忧

  ①传统村落里的现代建筑不断出现,将代替古老的石头屋。李汉仁 摄

  ②火山岩岭下的石头屋村庄。李汉仁 摄

  ■ 核心提示

  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高峰论坛日前在海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嘉宾围绕主题“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寻求新形势下古村落的发展方向”,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困境和出路。众多岛内外专家学者聚焦此类高端论坛的首次举办地海南,针对亮点和不足,纷纷建言献策,期望海南传统村落在新时代有更好的保护与开发,让海南的青山绿水记住更浓的乡愁。

  海南传统村落

  是精英文化基石 

  “海南的古村落、古民居有自己的特点,它们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天然拙朴,魅力无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说,琼北地区火山石材质的石屋、石墙,风格独特,古朴简拙,历经岁月浸润,生活熏染,早已化简拙为风情,成为外来游客眼中诱人的美景。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眼里,一代又一代的海南文化精英,由分布于海南各地的传统村落哺育。而且经过日积月累,海南文化于300多年前完成了从中原文化传播到本地文化生成的历史性转型。

  张继焦对传统村落的调查始于32年前,而作为海南人对海南传统村落的关注始于30年前。他认为对海南的传统村落的价值重估,首先要纠正的是对海南文化的偏见。

  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印象海南岛》不景气,最终不得不转让了。由此,引发了人们认为《印象海南岛》没有真正反映出海南的本土文化。“海南是生态的绿洲,但又是文化的沙漠”,这是很多外来游客对海南的评价,甚至很多海南本地人也这么认为。而对海南传统村落的偏见则更加明显。2016年,网曝“海南省十大文化名村”临高透滩村卫生差,成为一个热点事件。还有更多的是说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甚至说“外出打工多,青壮年少,没有生机”……

  其实,海南文化元素不仅体现在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也不仅在于社会有识之士对海南生态环境、风土人情的由衷赞美,只要看看海南几个典型的传统村落,就会明白海南传统村落孕育出的文化精英和本土文化,是多么地具有影响力和灿然夺目。

  海口市琼山区攀丹村,出现主修《正德琼台志》的唐胄,而其祖上、海南唐氏入琼始祖唐震,是南宋一位爱国爱民的忠臣良将。仅此一村,宋元明清累朝衣冠蝉联,名人辈出,仅明代就出了唐舟等6名进士,中举者更多。海南名贤丘濬、王佐、海瑞等,都是唐氏门人。丘濬是唐舟的女婿(丘唐氏夫人是女诗人);王佐的母亲唐朝选(唐舟的侄女)让王佐从临高归攀丹求学,最终学成名就成“诗绝”。

  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村,不仅出了明代名臣丘濬、海瑞,而且受两人影响,年少常拜读于丘濬“藏书石屋”,后拜海瑞为师的许子伟,在27岁中举人、31岁荣登进土榜,从而形成“一里三贤”,令世人难忘。

  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海口市桂林洋的迈德村,至今已有560年历史,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明经第的建造者名为曾宪熙,恩科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几百年来,出自该村的贡生、国学生、太学生有30多人,清朝最后一个解元亦出自该村。

  始建于南宋开禧元年的临高透滩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王佐而闻名的该村,现有礼魁坊、王佐公祠、王佐墓、慈训堂、透滩石桥、节孝坊等古迹,为世人津津乐道。

  走进定安县龙梅村,一见明万历年间筹建的王氏宗祠,人们自然想起24岁登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明代名臣、教育家的王弘诲。

  而慕名来到海南唯一探花郎张岳崧故里定安高林村,不仅会惊喜那保存完整的故居、祠堂和规划有序的村落民居,更会惊讶于以多重文化要素共同构成古村落的文化血脉。张岳崧次子张钟彦登进士、四子张钟秀和其孙张熊祥中举人,其孙媳许小韫成为海南五大才女之一,其故里拥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的美誉。

  张继焦通过对张岳崧的谱系研究,发现海南精英人才的产生离不开传统村落这个根。他说:“海南的传统村落不但是海南乡土文化生成的土壤,也是海南正统精英文化的基石!”

  需加快申遗之路

  海南传统村落

  目前海南省各市县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还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如乡愁文化、村庄的民俗民风文化,通过对乡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挖掘,建设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用独特的文化载体打造旅游特色,带动农民致富。同时以“乡风文明”为中心,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农村物质文化,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邱运华在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高峰论坛上寄语称,不仅要深入研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保护区建设的关系,从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等不同方面,努力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还要在系统梳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融汇、转化、传播等多种手段,有效地促进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使海南的传统村落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作出示范和表率。

  目前,在申报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里,海南省还没有一处。中国人文规划营造学会会长、深圳大学教授邱育章认为这并不表明海南不具备,只是没有被发现和挖掘。

  在邱育章心目中,整个海南岛就是一个世界级的山水田园综合体,是个仙山佛国的洞天福地。如“十大洞天”即海南岛的10个主要城市,“三十六小洞天”即海南岛的36个特色产业小镇,“七十二福地”是海南岛72处极富特色的美丽乡村,其中完全是有能够成为世界遗产的超级国宝的。

  且不说五指山完全有条件成为“世界自然遗产”,苏东坡谪居的“中和镇”就该拿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苏东坡的文化遗产早已经具备世界性的影响力。建议把他工作居住过的阜阳、杭州、黄州、惠州和儋州共五个城市捆绑起来一同申报,这样能够形成更加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就如同运河申遗和丝绸之路申遗一样!”邱育章说,海南省申遗可将儋州市的中和镇作为主体,因为苏东坡晚年最后三年的辉煌人生就是在该镇度过。

  邱运华认为,中华文明的基础、摇篮和载体正是存在于中华广阔大地的传统村落中。这些村落历经朝代更替,见证历史变迁,蕴含着世代传承的民风民俗,赓续着各个民族的文化DNA,是不可再生和无以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海南在向世界申遗之路,的确需要尽快迈步!”

  海南传统古村落的建筑也有自己的局限,在整体形制上不如山西、安徽以及江南地区的宏大、精美,规模和工艺水平有限;村落里除了主体的故居、祠堂外,其他牌匾、陵墓、古井、牌坊等文物遗存分布较为散落、零星。故居、祠堂及文物遗存现状堪忧,绝大多数现在破败失修。“这些方面也亟须加强保护与修缮。保护传统村落绝不是单纯保护遗址,而是至今尚存的鲜活历史文化信息,只有栖居于其中的父老乡亲及其他们坚守的日常生活方式、家风祖训、传统美德、家国情怀、生产生活习俗才是那里的魂和魄!”邱运华如是说。

  将迎来全面复兴

  海南传统村落

  在城镇化的汹涌浪潮中,承载和浓缩着悠久历史、丰富人文、深厚情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统村落和风物习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损毁,抢救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工作迫在眉睫,这已为专家学者们所共识。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村落的破坏和消失有很多原因,如城镇化建设中的大规模拆迁、村落自身的空巢化,还有本该避免却没能避免的灾害因素等等,这些客观原因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海南省政府支持保护传统村落的力度在不断加强。2016年组织编制的《海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目标、任务、内容、措施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2014-2020)》,还特别把“培育特色文化村”一项单列出来,要求“建立省、市(县)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推广乡村特色民居建设”。强调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黎苗文化、华侨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据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蔡葩介绍,该民协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组织民间文艺家和民俗摄影工作者积极开展海南省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仅为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等7个传统村落就拍摄采集照片1700余张,收集整理资料5万字,不仅完成了中国民协部署的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任务,也推动了海南传统村落的抢救保护工作。

  保护和发展海南传统村落,还有诸多现实困境。海南省分批共有47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前四批全国4157个,海南约占1%,与周边省份差距较大,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已分别有615个、546个、225个、161个、160个村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目前,海南省68个村落推荐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此批申报与内地省份相比,也有明显差距,如浙江省一举推荐申报476个村落。

  “海南传统村落和本土文化,应走复兴之路!”张继焦说,海南岛虽然远离中原地区,但是从明朝以来,海南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儒家传统的精英文化也具有本土特色的村落文化。今年开始,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面临着新时代的大发展,一方面将可能对海南传统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海南文化复兴的新时代:既是海南传统村落的复兴,也是海南本土文化的复兴,总之是海南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针对海南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张继焦呼吁“复兴海南文化”,建议国家住建部在评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时,增加海南省入选传统村落的名额;建议借鉴浙江、广西、河南、四川等省做法,海南省自行设立省级传统村落名单,以此增加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力度。此外,建议海南省在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同时,尽快设立一个关于传统村落的大型调研课题,对所有村落的历史遗产与文化资源等,开展起一项全面而系统地调查工作,以避免快速的经济大建设对村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的大规模冲击。

  在海南的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如何让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海口市社科联主席、著名学者詹长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海南的开发与文明开化始于秦汉,兴于明代,盛于当今。当今的海南开发又与现代化、城镇化和全球化交织在一起。于是,在现实中,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保护与开发等等,一系列矛盾甚至冲击不可避免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古村落普遍凋零的现状,足以说明乡村文明的保护与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传统村落既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对其如何做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詹长智建议说,首先,开发者要有文化意识,文化情怀。第二,要有具体的,细致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让普通人能够识别、理解、有能力保护包括传统村落在内的文化遗存。第三,要有相应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投入古村落的保护和修复,“海南拥有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村镇,相信在新一轮的科学开发与保护中,海南特色的文化能真正地‘活’起来!”

  记者 彭桐

  (海口日报5月13日讯)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聚焦海口三卿村:火山石筑起的村落
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海南儋州 论剑传统村落保护
寻求新发展 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高峰论坛海南启幕
聚焦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百余专家学者5月将齐聚海南

 

相关链接:
聚焦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百余专家学者5月将齐聚海南
寻求新发展 2018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高峰论坛海南启幕
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海南儋州 论剑传统村落保护
《人民日报》聚焦海口三卿村:火山石筑起的村落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 [编辑:任金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