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发表报告说,他们观测到一颗恒星被黑洞撕裂、吞噬的过程中发出的辐射,推算出该黑洞的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这是迄今最强有力的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证据。
此前科学家发现的黑洞处于两个极端,要么是恒星质量黑洞,质量为太阳的几倍到几十倍;要么是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为太阳的上百万倍乃至几十亿倍。介乎两者之间的中等质量黑洞难觅踪迹,观测证据很少而且不够可靠。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与欧洲同行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综合多个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一颗恒星辐射突然增强然后衰减的过程,发现它符合“潮汐撕裂事件”的特征。
如果恒星离黑洞太近,会被黑洞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撕裂,一部分物质被高速甩出,其余物质沿着螺旋轨道跌入黑洞,这种现象称为潮汐撕裂事件。这类事件发出的辐射类型、能量分布、变化方式有着独特性质,是恒星被黑洞撕裂时发出的“死亡呐喊”。
研究人员此次观测的这颗恒星位于一个遥远星系外围的星团中,于2003年10月出现多波段辐射增强,此后10年间辐射强度逐渐减弱。相关数据显示,这次事件是一个中等质量黑洞造成的,其质量约为太阳的几万倍。
研究人员说,通常认为中等质量黑洞会很“安分”,它们引发的潮汐撕裂事件非常罕见,极难观测到。新发现意味着星系周围可能有许多中等质量黑洞,与现有的星系形成理论吻合。
恒星质量黑洞是恒星衰老死亡后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的来源则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它们由中等质量黑洞聚集而成。寻找中等质量黑洞有助于揭示超大质量黑洞的来源,更好地理解宇宙演化过程。
相关链接:
三类高能宇宙射线可能都来自黑洞喷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