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10万以上,引发人们的焦虑。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自媒体“爆款”食品安全谣言是如何炮制的?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10-22 14:57

  新华社济南10月22日电 题:燕麦致癌、食盐有毒……自媒体“爆款”食品安全谣言是如何炮制的?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阳、鲍晓菁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10万以上,引发人们的焦虑。

  《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

  自媒体谣言特点:题目惊悚、视频呈现、无时间地点

  近日,记者收到群众举报,称“中医养生”“万病不求人”“华人老板”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存在食品类不实言论。

  济南市民刘先生说,阅读“华人老板”发布的文章“扩散!全球43种燕麦片可能致癌!千万别给孩子吃啦!”之后,发现家里就有文中所述品牌燕麦片,出于恐慌将燕麦片都扔掉了。过了几天,他看到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教授赵力超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全民较真”上的辟谣文章:“麦片中的草甘膦不致癌,该买就买。”刘先生说,有的自媒体太不靠谱了,给民众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28岁的济南市民张琳琳说,由于她的母亲笃信各类食品谣言,前一阵看到“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对人体有害”之后,家里吃了好几个月不加盐的菜。

  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志英表示,很多自媒体转发的食品谣言内容荒谬、毫无科学性,被广泛转发,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使食品行业被抹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受损。

  记者对近年来多起涉食品安全的自媒体造谣事件分析发现,这些谣言常借助视频方式进行传播,缺乏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强调后果严重,在标题制作中故意耸人听闻、故弄玄虚,吸引受众注意力。例如:“千万不要吃某某”“抗癌十大食品”“震惊了,某食品竟然……”等,常常成为网络爆款。

  谣言为何层出不穷?警方介绍,网络谣言制造门槛低,经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网上论坛、微博等转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由于取证难、溯源难,侦破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案件并非易事。

  “谣言加工厂”公司化操作,微信粉丝达到5000就可接广告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生产谣言,目的是敲诈勒索和故意抹黑竞争对手。

  部分造谣者凭空捏造事实,自导自演,炮制图片、视频等“证据”,进行敲诈。例如,去年,几段展现“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一轮“塑料紫菜”风波。造谣者王某在食用晋江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紫菜后,猜想这些紫菜是塑料做的,便指挥员工拍摄视频并上传到朋友圈。其后,王某联系被害公司索要人民币10万元,威胁称若公司不想解决,就把事情闹大。

  此外,有的企业利用自媒体谣言抹黑竞争对手。采访中,多家食品企业对于一些集中爆发的网络谣言,首先都将怀疑的矛头指向竞争对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表示,确实有一些别有用心的竞争对手通过抹黑的方式故意散布谣言,意图牟取不当市场利益。

  记者调查还发现,自媒体“谣言加工厂”已经形成公司化操作,吸引流量赚广告费,同一家公司旗下往往拥有许多公众号。

  2017年9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法院裁判的一起案件中,泉州市江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蒙牛纯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超标”的视频。这一视频被大量点击并转发,仅发布后十几天时间就被1073个微信公众号转发,使人误以为是最近刚发生的事件,其中数个公众号转发视频浏览量过10万次。其中,仅江鸿公司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就有“闽南第一手”“石狮视”“一手”“时事爆料”“热门街拍”等5个,公司负责人说,这样做是为了扩大知名度,增加点击量,赚取收入。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在推送此类谣言时,顶部或底部常有广告,甚至通过读者阅读及转发也可以获得一定收益。

  一位自媒体公号运营者介绍,部分自媒体与广告商形成了一条利益链,阅读量和粉丝数高,就会有广告商找上门。粉丝达到5000就可以成为流量主接广告,每个粉丝每条可以收0.2元到0.5元不等。如果有1万粉丝,每条推广就可以收取2000元到5000元。

  紧跟新闻热点衍生谣言也是自媒体传谣的常用手段。比如,今年一些地区出现猪瘟,有自媒体发布“吃了猪肉已经中毒”等谣言;有媒体报道了廉价鸭肉是速生鸭,就有公号立刻编造子虚乌有的“专家”,编造食用这些鸭肉有哪些害处。

  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自媒体传谣“重灾区”

  食品安全领域已经成为自媒体传谣的“重灾区”。有关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45%。2017年,仅公开报道就有50余件(次)食品谣言处罚追责案例,其中9件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40人被处以行政拘留、7人被处以行政罚款等其他处罚。

  如何减少“舌尖上的焦虑”?专家表示,首先要加强网络监管,对于网民投诉要及时回应,加强对爆款文章和自媒体的监控,发现异常及时约谈或封号。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老百姓容易被谣言误导,关键在于食品安全领域信息的不对称。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及时传播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填补信息真空地带。”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增加工作透明度,以主动公布的姿态,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专家学者、媒体、非营利组织、公众等协同的网络食品安全谣言多元共治机制,是治理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较优方案。”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叶中华表示。

 

 

相关链接:

处理无底线自媒体 “对号”也要“对人”
警方约谈传谣运营公司 涉案自媒体号永久关闭
造假侵权、透支信任……自媒体良好生态如何培育?
自媒体,造假算盘不能打

 

相关链接:
自媒体,造假算盘不能打
造假侵权、透支信任……自媒体良好生态如何培育?
警方约谈传谣运营公司 涉案自媒体号永久关闭
处理无底线自媒体 “对号”也要“对人”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阳、鲍晓菁] [编辑:吴金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健康中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