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四川省通江县松溪乡的两名小学生在观看一档“野外求生”电视节目后,也开始了自己的野外探险。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文化教育>

莫把小学生“野外求生”遇险当笑话看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1-07 09:56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四川省通江县松溪乡的两名小学生在观看一档“野外求生”电视节目后,也开始了自己的野外探险。很快,两人相继落水,所幸的是最终都安全被找回。

  这两名小学生都在10岁左右,基本上没有户外生存的能力,所谓“野外求生”,完全是出于对电视情节的模仿。出门时,每人只带了两瓶营养快线,以及一本有地图的地理书,看上去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但它并不适合当笑话看——实际上,此次“探险”稍有不慎就可能是另一种悲剧的结局。

  别说小学生蒙昧无知,“操作”搞笑,在超出能力冒险这方面,成人的表现未必好到哪里去。随手搜搜新闻,驴友违规穿越禁区探险被困,最终动用公共资源救援的案例,可谓数不胜数。小学生好歹是因为对野外生存缺少风险意识,存在认知局限,那些不顾阻拦探险被困的驴友,反而显示出无视风险和漠视规则的任性。

  话说回来,这场被好奇心驱动的探险,仍然是一个警示。而事实上类似的新闻案例也不少见。比如,去年5月,大连7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在结伴爬山“探险”过程中,因为迷路而下不了山了,最终经过漫长的搜救才得以脱困。所谓“好奇害死猫”,对于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而言,一旦陷入危险,自救的难度相当大。所以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强化风险教育,避免好奇心导向危险之旅。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小学生的“野外求生”,是基于对电视节目的模仿,这说明当前便捷的资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深。而由于经验的欠缺,对电视节目中的情节、剧目,他们可能很难识别危险,就像他们想不到,那些野外求生节目,往往有专业的安保和跟拍团队。

  没有鉴别能力,导致他们很容易对成人世界甚至动画片中的玩法照单全收,这种基于好奇的本能模仿,不乏悲剧案例。2017年3月,乌鲁木齐一名5岁的小女孩,学着动画片的样子,抓着伞从阳台上“飞”了下去。再往前,有学生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将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

  这些案例所提示的危险在于,儿童接触外界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从动画片到新闻资讯,他们可能无法像成人那样,用成熟的大脑对信息进行风险归类处理。除了信息的生产传播者避免诱发模仿外,更多的责任、更具技术性的防范措施,最终还是得落脚到监护人。比如,哪些节目适合儿童,哪些需要陪同观看,作为监护人的家长需要区别对待。如果家长自己都沉迷手机,或者对孩子玩手机、看电视不做任何限制,那当然很难彻底杜绝他们模仿电视中危险行为的可能。

  儿童因模仿电视剧情而身陷陷阱,老实说,发生的概率其实并不高,但越是如此,越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对家长来说,充分尽到监护义务,不只是说要带给孩子体面的物质生活。在世界观的培养上,对外界繁杂的信息进行适当的阻断,或者解释其发生的逻辑和危险,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作者:熊志)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熊志]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