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兔子哥”梁文肯想肯干
养好“脱贫兔”不当贫困户
记者陈丽园
1月19日上午,在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兔子哥”梁文家的养殖场,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一只只兔子或觅食,或小憩……“兔子投资少、繁殖率高、见效快,只要勤快肯干,收益还是不错的。”正在养殖场喂养兔子的梁文乐呵呵地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梁文一开始饲养了12只兔子,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实践,梁文从养兔“门外汉”成了“养兔通”,现在,兔子已经发展到了300多只,靠养殖兔子梁文家脱了贫,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回乡创业养兔 从“门外汉”成了“养兔通”
每天天还不亮,梁文就早早去养殖场,精心给肉兔上水、喂食,时刻关注兔子的情况。“现在的肉兔价格在13元左右,一般出笼的肉兔有6斤以上,现在也有一些企业跟我预定了,同时还批发给商贩,目前销路还可以。”说到这,梁文掩盖不住脸上的喜悦,“在几年前,我还是个养兔’门外汉’,哪想过要靠养兔发家致富。”
2014年,梁文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镇政府给他们家购买了一批肉兔。2016年7月,在海口打工的梁文受伤干不了重活,回家养伤时看到家里兔子的繁殖快,于是决定开始学习养殖技术。但一开始养兔子,一些技术难题时不时困扰着他。“本想着兔子养殖没啥技术含量,没想到精细活儿可多了。”梁文说,饲养兔子得不断学习各种养殖技术。他上网查找资料,看夜校节目里讲到养兔技术时,他认真听,做笔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技术人员,慢慢地积攒了不少养殖经验。
在梁文的悉心照料下,2016年年底,第一批兔子成功出笼,拿着卖兔子挣到的钱,他格外激动,更增强了养殖兔子的信心,扩大养殖规模。梁文也于当年实现脱贫。
打算扩大产业规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我养的兔子最高产量有500只,产量上去了,销路打不开,多亏有了‘夜校集市’。”梁文说,因为有了“夜校集市”,他家的肉兔有了更宽的销售渠道。去年10月8日,琼山区“夜校集市”正式开市,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梁文带着出笼的西山肉兔来到集市上摆了摊“。没想到开市没多久就卖出了11只肉兔。”梁文说,在“夜校集市”开市前,平时拿到定安等市县销售,不仅价格低,一天也卖不了几只。“夜校集市”现场肉兔受到大家的欢迎,令他喜出望外。
现在,有很多企业慕名而来购买梁文家的兔子。看到梁文靠养殖富了起来,村民们纷纷来取经,梁文也倾其所能提供技术帮助,“下一步我想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梁文说道。
“昌西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202户,下一步我们计划建立养兔产业孵化基地,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养兔致富路。”昌西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夏龙说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