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至4月14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周刊|五彩黎韵: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4-08 09:54

  编者的话

  3月9日至4月14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海南岛黎族五大方言区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黎族织锦、服饰、配饰100余件套,集中展示了黎族哈、杞、润、赛和美孚五大方言区的传统美学文化。据悉,下半年,这批黎族传统文化精品还将走出国门,对外展示。

  黎族是最早开发海南岛的民族,在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他们创造和传承了丰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中,织锦和服饰是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黎族妇女高超的手工技艺。

  黎族有语言无文字,然而,黎锦就像是黎族人的“文字”,反映了黎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精品黎锦走出去

  黎族传统棉纺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正在织锦。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通讯员 黄立明 文宏武

  精美绝伦的黎族织锦、古朴粗犷的树皮布、造型精巧的各类服饰,引得上海市民纷纷驻足欣赏,连声称奇,留连忘返。连日来,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迎来不少市民,他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览。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正在走向全国,今后还将赴文莱、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一展风采。

  惊艳:

  黎族服饰精品巡展“圈粉”

  在上海举办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宝——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览,展出时间超过一个月。此次展览精选了100余件(套)传统黎族织锦、服饰、配饰,其中代表性的藏品有织锦、龙被、树皮布、麻纺布、木棉纺、海岛棉等。

  黎族服饰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黎族有一种高大上的服饰精品——龙被。《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跨越三千年时空的记忆》记载:黎族龙被是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中文化品位最高、技艺最高超的工艺美术品,集这四大传统技艺为一体,是黎族织锦中的奇葩,成为黎族历代“岁贡”,故得其名。

  黎族还有一种“无纺布”,顾名思义就是不用纺织,而是用树皮制成的。《山海经》中“绩木皮为布”的记载,指的就是黎族树皮布的制作工艺。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陈玉林介绍,树皮布的加工步骤为:扒树皮、修整、浸泡脱胶、漂洗、晒干、拍打、缝制成衣。

  被称为“无纺布”的黎族树皮布。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摄

  往事越千年。这些底蕴深厚的黎族服饰精品,在上海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观。近一个月来,观展热度不减。

  一路风行,十足成色。近三年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先后与内蒙古、北京、云南、上海等省区市相关单位合作举办过多场“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其十足的艺术成色和民族特色,在沿途掀起了经久不息的黎族文化热。

  保亭在力推黎族服饰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将外地艺术精品“请进来”。 2月26日至4月12日,“茂林嘉卉——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版画精品展”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中心举办。此次共有117幅作品展出,多为黑白版画,也有少部分套色版画,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主,包括李桦、张望、杨可扬等中国新兴版画代表作家的作品,激发了不少保亭居民的观展热情。

  黎族织锦。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摄

  荟萃:

  深入考察收集整理精品

  “为了办好‘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我们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作准备。”陈玉林感慨道,在海南省文物专家指导下,该馆赴海南多个市县黎族聚居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陈玉林介绍,海南黎族有赛方言、哈方言、润方言、杞方言和美孚方言等五大方言区。考察专班认真调研和发掘各方言区不同特征的黎族织锦和服饰,得到了黎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共收集到200多件(套)富有黎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藏品,在此基础上分类整理和精心策划布展。

  海南黎族织锦的工艺美术深受学界的关注和推崇。

  “黎族织锦刺绣纹样保持原生态文化的古风古韵,内容多传承原始社会自然崇拜和祖神崇拜的遗风遗俗,赋予装饰纹样以丰富的图腾含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能馥指出,黎族妇女利用古老简陋的工具,以自己纯朴的理想追求和艺术才智,把复杂的自然对象去繁就简,抓住精神实质,创造出千千万万结构简单而神情十足的图案,是她们艺术心灵的智慧之花。

  “民族服饰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黎族织品图案更是民族地域自然风貌、民俗习惯及审美意识、宗教信仰、文化积累等的综合体现,是有意味的装饰。”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蓝说,黎族织品图案从自然中来,又加以主观变形,制作精巧,色彩鲜艳,风格朴厚,富于装饰性。

  受到专家们充分肯定的“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为什么要到省外进行巡展?“开展‘海南黎族织锦·服饰精品’展,是为让更多的人领略黎族传统织锦的独特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陈玉林说,巡展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文化交流与服务公众的能力,推动博物馆的合作与发展,以文明交流搭建各族人民友谊的桥梁。

  传承人和主管部门共同发力

  保亭在交流中弘扬黎锦文化

  文/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一字排开,脚蹬织机,手指拨动不同颜色的棉线。近段时间,胡春芳、黄桂琼、周秋梅等3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棉纺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集中作业,展示着织锦艺术的魅力。

  今年61岁的胡春芳,是保亭加茂镇加茂村村民。她自幼随母亲学习纺、染、织、绣等黎族织裙、织锦工艺,能够将云母片夹织在纬线中,装饰变化多样,色彩斑澜耀眼。

  善于钻研的胡春芳,看到一些黎族织锦纺织技艺作品和形式雷同时,经过反复尝试,终于首创黎族赛方言双面织的绝技,该作品被海南省群众艺术馆(省非遗中心)收藏。

  今年55岁的黄桂琼,也是加茂镇加茂村村民,曾获得“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称号。“我9岁开始跟着母亲学纺织技术,那时白天干农活,晚上就着煤油灯织锦。”黄桂琼回忆说,经过几年的练习,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为模样,不用画图就能将其轮廓织进黎锦里。

  今年59岁的周秋梅,家住保亭新星农场番道村。“我女儿和二儿媳也跟我一起学习织锦,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怎样加快速度、怎样织出更漂亮的图案。”周秋梅一边说一边给海南日报记者展示一条长2.6米的“福”字挂壁黎锦,绚丽的色彩映衬着她自豪的笑容。

  3位身怀绝技的织娘,在黎锦传承方面,除了在保亭部分中小学以及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社开设黎锦课,还到保亭周边市县讲课交流。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保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了一定成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黄呈说,2018年保亭评选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1名,其中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有传承人11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有传承人50名。

  黄呈表示,2019年,保亭将从多方面推动黎锦艺术开展交流合作: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积极推介黎锦文化;在黎锦产业链相关环节引入大师、企业和设计师团队,以驻站工作或商业合作的形式,带动黎锦发展;以黎锦、海南文化为主题设计服装,提高海南黎锦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推进以黎锦传统工艺为重点的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并建立动态管理研培计划咨询专家库和师资库;联合东华大学、保亭非遗中心开展海南黎锦织造技艺工艺史研究,进行技法整理,力争形成数据库基础框架。

 

相关链接:

聚焦博鳌:融入更多海南元素 引导员礼仪小姐黎锦服饰“博鳌蓝”旗袍吸睛
白沙第五届青少年黎锦技艺大赛开赛 217名学生参赛
北京旅博会:海南展区黎锦技艺受关注 互动活动受热捧

相关链接:
北京旅博会:海南展区黎锦技艺受关注 互动活动受热捧
白沙第五届青少年黎锦技艺大赛开赛 217名学生参赛
聚焦博鳌:融入更多海南元素 引导员礼仪小姐黎锦服饰“博鳌蓝”旗袍吸睛
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易宗平 黄立明 文宏武] [编辑:李谢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