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三江镇罗梧村的林鸿高围楼外观。记者曹马志 通讯员王聘钊 摄
历近百年 围楼变“危楼”在海口,虽然林鸿高围楼名声在外,但是“海南第一围楼”具体在哪里,许多人却并不知晓,对于它的境况熟悉的人就更少了。
4月16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记者驱车从海口主城区出发,跨过琼州大桥,沿白驹大道、海文高速一路飞驰,从三江互通下高速公路后,经三江镇墟进入蜿蜒的村道,很快就来到围楼所在的三江村委会罗梧村。
因大楼位于罗梧村,人们习惯地称它为罗梧楼。围楼建于1922年,距今已有96年历史,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是罗梧村中最有名的“豪宅”。大楼坐北向南,共有两层,原设计共有72个房间,每层36个房间,经过陆续改造与变迁,现存有36个房间。大楼属长方形回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东西房间对称,有天井和庭院。
走进罗梧村中,林鸿高围楼是极为醒目的存在。在周边瓦房、楼房的衬托下,南洋风格的建筑别具一格,造型别致,宽阔大气。对于这座“大户人家”的宅邸,村民无人不知,每每提起无不为之自豪。
与所有围楼的设计一样,林鸿高围楼的设计是一个封闭的整体,只有一个大门和一个侧门进出。罗梧楼的正面门楼呈三进式,第一道门是围墙门,进围墙门后便是一个面积约600余平方米的庭院,里面种满了菠萝蜜树,其中一棵老树长得极为茂盛,它的年龄和这座楼差不多;直走穿过庭院,再往里走上几级台阶,便到了第二道门,一座被装饰成牌坊式的大门;牌坊式大门的正后面是大楼的第三道门,也是整栋大楼的正门。
正门与牌坊式大门之间有一条宽约3米,长约20米的走廊,走廊设有低矮的栏杆和笔直的柱子,从尚存的原有墙体、栏杆和柱子上的精致雕刻装饰来看,足以让人想象出当年的辉煌。打开正门,抬头一看,头顶豁然开朗,原来外表庞大的大楼中间是空的,它以门厅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合拢围建而成,形成一个大大的方形天井,天井的左右两边设有一个窄小的楼梯通向二楼。实地探访发现,大楼唯一的侧门就连接着左边的楼梯,沿着狭窄的楼梯拾阶而上,二楼上有长长的走廊绕楼一圈,可进入各个房间,由于绕行距离较远,中间还设计了一个天桥可通对面。
围楼的外墙大段倒塌多年,原本封闭的建筑变成“开放式”大院。茂盛的草木越过围墙侵蚀建筑主体,青苔爬满建筑立面。树木的根系在漫长的岁月中“透过”墙壁,不少房间内可见犬牙交互的树根。三江村村民冯学喜说“:围楼俨然变成了‘危楼’。树根根本不敢动,它跟建筑都长在一起了。一动它,建筑有可能彻底崩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