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考察调研,聚焦的一个主题,就是脱贫攻坚,并且直面问题调查研究,为向最后的胜利冲锋指引方向。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图片故事|习近平抓扶贫: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4-18 13:5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考察调研,聚焦的一个主题,就是脱贫攻坚,并且直面问题调查研究,为向最后的胜利冲锋指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在一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总书记对扶贫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如此记挂与惦念的背后,是他对百姓的深情挚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谋幸福的坚定担当。

  脱贫路上,那山、那水、那家……都留下他深深浅浅的脚印,留下他温暖人心的身影。

  (一)不怕山高路远 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搀扶着总书记,走出门外,“我叫他慢着点,他也叫我慢着点,说路不好走。”

  2012年12月29日,就任总书记一个多月,习近平便来到河北阜平,看望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的困难群众。

  这次考察是总书记亲自提出的,目的是了解贫困的真实情况。他强调,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太行山深处。

  走进困难群众唐荣斌家里,总书记盘腿坐在炕上,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

  问得仔细,看得真切。

  在对偏远贫困地区的深入走访中,每到一处,总书记都要来一番“大检查”。

  掀起褥子看炕垒得好不好,打开米缸看里面有多少米,打开灶上的大锅盖看里面做什么吃的……

  不是听汇报,不是看表面,而是真切体验百姓疾苦,细察贫困症结。

  不怕山高,不怕路远。总书记深入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就是要看最贫困,根治最贫困。

  看“穷”,只有原汁原味地看,只有一丝不苟地看,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二)现场座谈 把脉开方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困难群众施成富家门前的空地,成了总书记召开“现场座谈会”的场地。他同村民围坐在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

  你一言我一语。在湘西农家房檐下,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16个字既是战略部署,也是减贫良方。精准扶贫成为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方略。

  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召开“现场座谈会”可不止这一次,安徽金寨花石乡大湾村、云南大理湾桥镇古生村等地都留下过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开会”的身影。

  一张方桌,桌上的簸箩盛放农家土味,旁边再置一圈板凳。“现场座谈会”别开生面,记录下鱼水情深,形象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既要开“小会”见微知著,也要开“大会”群策群力。

  考察调研到哪个贫困地区,总书记就把同干部群众商讨的扶贫座谈会开到哪里。

  ——2015年2月13日,陕西延安,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

  ——2015年6月18日,贵州贵阳,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

  ——2016年7月20日,宁夏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

  ——2017年6月23日,山西太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

  ——2018年2月12日,四川成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

  ——2019年4月16日,重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

  扶贫座谈会的主题无不凸显不同时间段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无不直指难点、把脉开方。

  同群众一起研究,同群众一起商讨。

  办法就在群众中,这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总书记了然于心、付之于行。

  (三)扶贫方法论指引脱贫攻坚

  在青海,总书记专门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

  互助县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易地扶贫是用搬迁来一次彻底的“拔穷根”,让“险山恶水”不再成为百姓脱贫的“拦路石”。

  有的地方用迁移走出了贫瘠的土地,有的地方用产业更新让土地焕发生机。养牛对宁夏固原市大湾乡杨岭村原本无比陌生,如今却成了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村里的贫困户在政府帮扶下,每家饲养2头安格斯基础母牛、3头育肥牛。

  习近平走进贫困户马克俊家小院一角的牛棚,询问肉牛出栏育肥、贷款等情况。对他们说,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把好的经验传授给村民。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

  总书记说,要思考我们这个地方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关于扶贫方式的思考,在他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中一步步形成、深化: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

  脚步遍布各地,思路愈加清晰。

  (四)算脱贫细账

  在张家口困难群众徐海成家里,总书记拿着他家的收支单一笔一笔算着脱贫账。

  徐海成对总书记说,自己一家4口,2016年种植甜菜、马铃薯、莜麦的收入,加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务工收入,共计4.3万多元,妻子治病和女儿上大学支付3.5万多元,除去基本生活,家里没有多少活钱了。习近平一边帮他算账,一边安慰他,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持续关心像他这样的家庭,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每到一地,总书记对账本和扶贫手册“格外关注”,常常帮困难群众算收支账、时间账、医疗账等,合计着脱贫计划。

  脱贫攻坚到了该认真“算账”的时候。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只有“脱贫账”算清算好了,上下一心的扶贫路才“货真价实”,脱贫成果才“问心无愧”。

  老百姓期盼的小康,是总书记心里的一本民生账,一头记载着承诺,一头计算着“一个都不能少”。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的扶贫情怀,情到深处,志比钢坚。(文字:黄玥 摄影:兰红光 鞠鹏 李学仁 谢环驰 庞兴雷 王晔 吴刚 王鹏)

 

 

相关链接:

海报|习近平在重庆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重庆考察期间的金句
习近平: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
关于脱贫奔小康,习近平这些暖心话给人力量!

 

相关链接:
习近平: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
关于脱贫奔小康,习近平这些暖心话给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庆考察期间的金句
海报|习近平在重庆考察
[来源:新华视点] [作者:]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