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设市7周年前夕,记者前往这座我国地处最南端、海域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蹲点采访,看到了渔民生活、生态环境变得更美好,也感受到了三沙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新华社点赞三沙家国情怀浓 建设赋新章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5-28 08:40

  原标题:南海家国情怀浓 三沙建设赋新章

  新华社记者 周正平

  三沙设市7周年前夕,记者前往这座我国地处最南端、海域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蹲点采访,看到了渔民生活、生态环境变得更美好,也感受到了三沙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在市政府驻地永兴岛上,医院、学校、图书馆、邮局、银行、超市、水吧、餐厅、快递一应俱全,电影院、健身房免费向市民开放。

  三沙市永兴事务管理局局长陈儒丰告诉记者,这些设施和商业网点大都是三沙设市后建立起来的。目前,每天有包机往返海口和永兴岛,大型补给船“琼沙三号”和“三沙一号”穿梭于海南岛和西沙,三沙告别了物质紧缺、交通不便的日子;岛上新建的电厂,每天24小时供电;渔民聚居的岛礁建起了9座海水淡化厂;三沙有居民岛礁已经实现了4G信号全覆盖,今年4月,三沙首个5G基站正式开通,三沙居民和内地居民同步享受移动数字生活。

  这些年的变化,渔民们有切身的体验。去年三月,永兴社区居委会的38户、150多位渔民,每月花1元租金住进了政府建设的两层小楼。渔民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七连屿工委副书记邹志说,现在岛礁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考验驻岛人员意志的,主要还是心理上的孤独感,还有对家人的思念。

  “学了点本领,总要为国家做一些贡献。”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驻医疗队队长王源江的这句话,或许代表了驻岛人员的初心。

  建设美丽家园,保护好一方净土——三沙人有一种使命感。在三沙,生活一天天在改变,环境也一天天更美好。

  从设市开始,三沙市就禁止开采地下水,禁止泡沫塑料上岛。每周五是三沙市的爱岛日,这一天岛礁上的男女老少会自发走出家门,清扫负责片区,美化卫生环境。

  高温、高盐,遍地砂砾,三沙岛礁植树十分困难,但三沙人对绿化岛礁十分执着。“在三沙种活一棵树,要用掉三个人喝的水。”银屿居委会主任李连君告诉记者,每个村民包干种活了十棵树。

  七连屿西沙洲,像蓝丝绸上的一块绿翡翠。西沙洲岛长符永介绍说,西沙洲原来几乎寸草不生,阳光一照,白花花一片,人都睁不开眼,14年来,三沙人在西沙洲种活了13万多株树木,现在,每年6到9月有1000多只鸟上岛筑巢,海龟也开始上岸产卵。

  在北岛,三沙人专门为海龟设立了保护站。北岛居委会主任兼北岛海龟保护站负责人黄宏波介绍说,在北岛,15位渔民,有8人在保护站工作,每天在各个岛屿巡护海龟,以往捕捉海龟为生的渔民,现在看到受伤的海龟,也会主动送到保护站救护,去年保护站救助了30多只海龟,在北岛上岸产卵的海龟从15年的96只,增加到去年的192只。

  (据新华社三沙5月27日电)

 

 

 

相关链接:

“两弹城”,传承家国情怀
各地广泛开展缅怀先烈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家国情怀

 

相关链接: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家国情怀
各地广泛开展缅怀先烈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两弹城”,传承家国情怀
[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正平] [编辑:杨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