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滴滴网约车平台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的流程与机制,滴滴出行日前公示《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与建议。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社会民生>

网约车有偿归还失物不妨大胆尝试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6-13 09:50

  为进一步优化滴滴网约车平台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的流程与机制,滴滴出行日前公示《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与建议。办法规定,乘客遗失物品后无法自行领取,应与司机协商送还方式、时间以及送还物品的合理费用。

  滴滴出行拟出台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明确司机送还失物要收取合理费用,可以说终结了无偿归还乘客失物的“免费午餐”,不仅有法可依,也让滴滴司机有底气与乘客“讨价还价”送还失物,不至于做好事而自身受到损失。此举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中,拾金不昧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或钱财等成本和损失,究竟由谁来承担,往往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滴滴司机应该免费送,但大部分网友认为收取合理的费用无可厚非。网约车司机拾金不昧不图任何回报,也不索要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当然是值得称赞的美德行为,但如果由于乘客自身过错遗失物品,司机在保管和送还失物等过程中必定会造成误工、油费等一些损失,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就可能影响到司机送还物品的积极性。

  不难想象,如果滴滴司机每次送还物品都要自己贴钱,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送还物品的激情,要么声称没有捡到乘客失物,要么图省事将失物一丢了之。如果没有充分证据来证明是滴滴司机捡到了失物,乘客对此也无可奈何,而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乘客。

  滴滴出台相关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虽然是企业制度规定,也是有法律依据的。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由此可见,只要不是随心所欲地漫天要价,滴滴司机有权向乘客索要合理的费用或损失。乘客不能认为送还物品就应该是无偿的,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法律规定。因而,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要让更多的人知晓“拾金有偿”的相关法律规定,将能避免拾金不昧行为中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然而,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对保管遗失物等费用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没有规定报酬不得超过遗失物价值的比例数,需要双方协商解决,因而在实践中双方也很容易产生分歧和纠纷。滴滴出台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应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维护了广大滴滴司机的合法权益。滴滴应在网约车平台明显位置,说明“拾金有偿”的企业规定,乘客如果乘坐滴滴网约车,就等于默认了这项规定,遗失物品需要滴滴司机送还的,就应该支付一定合理的费用给司机。这项企业规定有利于解决双方由归还失物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值得大胆尝试和探索。

  现代法治社会,不应动不动就给人贴道德标签,不能因为滴滴司机送还失物索要费用,就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乘客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理解滴滴司机索要费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主动支付相关费用或报酬,将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营造一个理解和支持“拾金有偿”的良好社会氛围,并通过法规制度确立起来,让好人做好事而自身不受损失成为共识和常态,好人做好事便没有后顾之忧,进而促进拾金不昧精神发扬光大。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丁家发]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