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语文之父”徐中玉教授的离世引发了人们不尽的哀伤与追思,也让人们再次关注起那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何为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何为?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文化教育>

大学语文如何重焕生机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7-11 09:34

  近日,“大学语文之父”徐中玉教授的离世引发了人们不尽的哀伤与追思,也让人们再次关注起那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何为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何为?从西南联大的国文到如今的大学语文,虽然不同时期被人们冠以不同的名称,但毫无疑问的是,语文对当代人的人文通识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徐中玉先生30多年前在《大学语文》序言中指出:“大学里开设语文课,意义重大。”在他的倡议下,大学语文在中断数十年后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并得以重新在大学课堂开设。然而,关注语文教学的人会发现,相较于开课伊始的热烈情景,近年来基于种种原因,全国有些高校特别是理工高校,或取消大学语文,或事实上将其边缘化,大学语文成为鸡肋般的尴尬存在。对于这一现状,徐中玉先生明确表示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不应“失语”。那么,大学如何才能“不失语”?大学语文如何才能重焕生机?

  理工高校对自身优势专业有着执着追求,特别是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压力,往往过于追求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客观地讲,大学语文教育无法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也不能对就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人文精神所在,可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理工高校应该在继续保持学科特色的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是逡巡于故纸堆,它同样可以现代、可以有趣。通过运用影音图像、网络邮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大胆尝试并成功推行教学措施改革,在一线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尝试以跨学科的融合视角切入“中国问题”,以于常态中解构非常态、于非常态中再现常态的思维方式,勾连古今经典、激发学习兴趣。“活”的人文理念,即寓兴味于教化,激起青年学子关乎生活、生命、心灵、精神的思考,激活心脑、感知经典,博采众长、知行合一,为其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必要的精神基础。

  大学语文必须“活”起来。所谓“活”的人文,取自“为有源头活水来”。重在强调大学语文本源自鲜活的生活,最动人的当是它关乎心灵、关乎情怀。大学语文课是通识课而非常识课,是“大学”语文课而非“高四”语文课,是既有学习考核底线又无学习兴趣上限的平台课。由此,可以提倡独立思考,反对套路文章,强调真知灼见;可以提倡古为今用,反对急功近利,强调文化传承。

  大学语文要倡导“分享式”教学方法。所谓“分享式”,取自《孟子·尽心上》“引而不发,跃如也”。一方面,过往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主,易造成“满堂灌”,如此往往是教师台上慷慨激昂,学生台下昏昏欲睡;另一方面,若一味听凭学生意愿,则易“满堂乱”,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此,在当下信息时代,在大学语文学习上,应提倡师生双元共生,教师旨在引导,学生重在自主,强调分享意识,加强对话与互动,注重理解与启发,最大效度地合作探讨与交流。

  总之,大学语文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会说话、会表达、善交流、懂审美。这些,都需要必要的引导和扶植。

  (作者:于淑静,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淑静]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健康中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