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王立彬)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提交的第五块专属勘探区已经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这是目前离我国港口最近的勘探区。
记者16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当地时间7月15日上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25届会议上,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公司提交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工作计划获得批准。此次获批勘探区位于西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
据悉,根据有关规章,先驱公司按照平行开发制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了两块具有同等商业价值的区域,其中一块为此次核准的勘探区,另一块将作为国际海底管理局保留区。平行开发制和保留区是落实“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确保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机制。提交保留区是中国对国际海底事业所做出的又一贡献。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此前自然资源部许可了北京先驱公司的勘探工作申请,并出具了国家担保。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颁布实施的一次重要实践。
我国在国际海底的区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此后陆续获得两块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一块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和一块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
相关链接:
重点领域央企敲定2019混改计划 油气勘探、铁路、电网等投资力度加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