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技术加速涌动 共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探索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提升电子信息综合国力”走进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下称“天津电子院”),鲜红的20个大字映入眼帘。
“天津电子院是从北京引入的一家重量级科研院所,于2015年7月20日成立,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负责日常管理。我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天津电子院办公室公共事务主管皮文理介绍说。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未来网记者 刘文静 摄
据了解,作为清华大学设立的派出研究院,天津电子院在滨海新区政府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支持下,发挥清华大学高水平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面向产业经济开展成果转化,破解了传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难题。
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皮文理告诉未来网记者,电子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首席科学家队伍,由清华大学教授、副教授和国际著名学者组成。这支队伍是天津电子院创新的源泉,既是孵化项目的技术发明人,也是未来创新成果的提供者。首席科学家与项目负责人密切配合,深度参与项目孵化过程,是项目孵化成功的重要技术保障。
此外,天津天子院还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共同培养人才,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一年是在天津电子院完成学业,在电子院孵化的项目中进行深入的学习。
人才的涌动最直接的就是带动技术的流动,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自成立以来,天津电子院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突破。目前电子院成果转化项目池内共108个项目,63个已评审论证项目,注册成立34家企业,涉及光电芯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已建成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电子综合检测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公共实验平台,支持天津电子院成果转化,并面向全社会开放。
除了人才、技术的协同发展,资金流动协同也颇为重要。皮文理介绍,除了政府的扶植基金之外,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还推出金融支持方案,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投资力度,与多家机构合作成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在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天津电子院研究人员正在工作。未来网记者 刘文静 摄
相关链接:
【瓣瓣同心·协同五年谱新篇】大数据打造“三地一张网” 智慧交通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瓣瓣同心·协同五年谱新篇】把科研成果加速“请”出实验室 清华这个研究院在津开创新模式
【瓣瓣同心·协同五年谱新篇】行走滨海新区,触摸天津发展新脉动
【瓣瓣同心·协同五年谱新篇】探秘天津智慧城市大脑:“一张网”惠民生 网格管理15分钟响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