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安多段通天河护路大队营地。人民网 陈博文 摄
唐古拉山下,茫茫戈壁。
蜿蜒的青藏铁路线上,有这样一群人,十多年来,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守护着这条高原大动脉的平安畅通。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从那时起,这条最美“天路”就多了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
近日,记者一行前往青藏铁路安多段通天河护路大队探访。
从拉萨出发,乘坐火车沿青藏铁路一路向北,透过车窗,每隔几百米就可以看到护路队员的身影。窗外,他们身姿挺拔笔直,伫立在铁路边,伴随着呼啸而过的列车抬起右臂,庄严地敬礼,给人以满满的安全感。
护路队员们进行训练。人民网 陈博文 摄
安多县通天河护路大队的辖区位于唐古拉山口北麓,辖区内40多公里路段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年均气温不足零摄氏度,是青藏铁路全线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的路段。
记者采访时,正值当地较暖和的七月,但是天空还是下起了小雪,气温达到了零下摄氏度。“全年有十个月风雪漫天、严寒刺骨,氧量最高值只有海平面的50%,人的正常呼吸也会感到困难,气候异常恶劣。” 通天河护路大队副队长次仁桑珠告诉记者。
大队营区位于海拔5100米的地方,距离最近的乡镇有20余公里路途,距离县城80余公里,交通极其不便,吃菜难、就医难、洗澡难、取暖难、住宿条件简陋是队员们面对的最现实问题。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大队党支部带领全体队员坚守岗位,每天24小时,一公里一岗亭,不管是烈日下、暴雨中,还是漫天飞舞的大雪里,铁路沿线,都有他们忠实守护的身影。
特别是到了冬季,晚上气温最低时可达到零下30℃左右,守护队员只能暂避沿线修建的小岗亭,其艰辛并非常人所能承受。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