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10点左右,韦燕推着行李箱在广西教育学院行走,准备乘坐公交车前往火车站。
1月18日,在广西教育学院求学的24岁大四学生韦燕,独自从南宁市出发,返回融水大苗山过年。500多公里的路程,她先后乘坐公交车、动车、私家车、三轮车、班车等5种交通工具,历经30个小时到家。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该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一度严重落后。
“十二五”末,融水境内二级公路不足70公里,20户以上自然屯通砂石路不足30%。内联不通,外联不畅,群众出行困难。韦燕的家,就在该县最偏远的苗寨之一——杆洞乡尧告村,距离县城约150公里。
中学时,韦燕和姐姐每年寒假从县城坐班车回家,需要6小时左右,路上颠簸泥泞,韦燕每次返乡都晕车呕吐。自小家境贫困的姐妹俩发奋读书,努力走出大山。2013年和2016年,两人先后考上大学。求学的路离家更远了,回乡的旅程也更加艰辛。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融水公路交通条件正在得到质的提升。目前,尧告村19个屯都修通了水泥路,县城通往杆洞乡的二级公路也已经修通了一半。“等到完全修通时,回家的路就更加平坦了。”韦燕此次回乡,虽然依旧辗转,但从县城到尧告村这段路,已经比往年好走得多。
今年夏天,韦燕将毕业参加工作,她希望能成为一名老师。韦燕还计划考驾照,等自己有能力了就买汽车,回家的路程将变得越来越便捷通畅。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8日,韦燕乘坐公交车前往南宁火车站,准备乘坐动车前往柳州市。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8日,韦燕走进南宁火车站,准备乘坐动车前往柳州市。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8日,韦燕在南宁火车站站台上候车,准备乘坐动车前往柳州市。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8日,韦燕乘坐动车前往柳州市。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8日,到达柳州后,韦燕乘坐朋友的汽车到达融水苗族自治县。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在融水县城休息一晚后,韦燕乘坐三轮车到达融水汽车站,准备乘坐班车前往杆洞乡。她换上了昨天晚上在县城购买的新衣服。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在融水汽车站准备乘坐班车前往杆洞乡。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右二)在融水汽车站乘坐班车前往杆洞乡。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乘坐的班车(蓝色)行驶在2019年11月新通车的二级公路上(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在乘坐班车前往杆洞乡的途中购买快餐。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乘车前往杆洞乡的途中晕车不适。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的爸爸(左)开三轮车到尧告村路口接韦燕回家。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下午4点左右,韦燕到达尧告村家中,妈妈从楼上探出头来和女儿打招呼。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中)和爸爸妈妈提着行李和年货回家。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右)和爸爸妈妈合影。前面晾晒的是做苗衣的亮布。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20日,韦燕(右)和妈妈在制作新苗衣。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韦燕(左)和妈妈抬着年货回家。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月19日,刚刚回到家的韦燕(左)和妈妈上山摘菜,准备晚饭。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