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令人畏惧,但那些毅然前往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始终在前线坚守岗位的逆行者们则带给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从1月24日除夕那天开始,不断有来自海口各个单位的医护、疾控、特警等人员,离开温馨的家与挚爱的亲人,前往湖北荆州、广东徐闻等地,救人于水火,留下了2020年春天里最美的背影。
医疗队启程前往湖北。傅巍 摄
医护工作者踊跃奔赴“疫线”战场
自疫情发生以来,海南已组织派出了5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共527名医护前赴后继地向着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逆行而去。
在组建海南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之时,海口市人民医院发出紧急动员令,全院共有600多名职工踊跃报名,经过医院的严格筛选确定2名医生和8名护士。“这次第一批被派往湖北疫区,父母和爱人虽然不舍,却没有一个人反对。看到湖北疫区日渐增长的感染人数,看到重症医学群里传来前线严重缺乏人员的消息,我责无旁贷。带领我们的医疗团队一起去,一起回,一个也不能少。不辱使命!”担任支援医疗队的队长邓超说道。
在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到支援湖北的通知后,护士潘德翠和曾彩云最早报名。面对疫情,曾彩云觉得她更像一名士兵。“去前线,虽然危险,可是,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曾彩云说道。临行前,潘德翠的父母很为她担心,问她能不能退出。潘德翠编了一个“谎言”:“不是我主动报名,是单位选中了我,被选上说明我有能力。”父母同意了,潘德翠把这段“谎言”记在心里,为自己壮行。
随医护人员到达湖北前线的,还有高高飘扬的党旗。2月8日,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民医院会议室里,海口市人民医院驰援湖北“疫线”的护士王微和龙丁健面对党旗高举右手,握紧拳头,庄严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每当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后,就完全不怕了。因为自己是一名医护人员,应该尽最大能力在战‘疫’一线作出贡献。”王微说,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已经在一线奋战13天的龙丁健,把入党申请当成了他前行的力量。“在国家危难时刻,我会尽我所能,不辱使命,奉献一切,奔赴战场,保证凯旋。”这是龙丁健在入党申请书上重重写下的一句,也是信誓旦旦给父母和女朋友许下的承诺。
医务人员给旅客进行信息登记。林靖钧 摄
大年夜奔赴徐闻 只为守好海南北大门
1月23日晚,海口市第一时间派出首批21名医护和疾控人员,抵达广东徐闻海安港执行24小时轮班驻守。24日,第二批33名医护和疾控人员紧急驰援。医护、疾控、特警、港航等工作人员24小时驻守海安港、海安新港和粤海铁路北港等三大港口,联防联控严防死守。
来自海口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医生高韵婷介绍,她的主要工作是给进出岛的旅客进行体温测试和健康登记。为减少上洗手间次数,避免防护服的损耗,她值班前一个小时就减少喝水,有时连汤都不敢多喝,因为防护服是连体的,上洗手间要把防护服脱掉,脱掉后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一开始来到这里,内心还是有点害怕,但当我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时,想到只要我在这里严防死守把好关,就能让海南人民多了一分安全,那一刻,我不再害怕了!”高韵婷说道。
除夕当晚,一通紧急电话响起,海口市交通局党员万海宝接到第二天上午去徐闻参与疫情防控的指令。“疫情传播很快,在外要多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我们等你平安回家。”临行前,家人的牵挂让57岁的万海宝更加坚定,因为身后是深爱的家,那里有家人。“入党快20年了,抗击疫情刻不容缓,老党员必须带头站出来。”万海宝话语铿锵。
“这些同志真的很了不起,践行着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庄严承诺。首批队员除夕到的徐闻,第二批是大年初一到达。大家来到防疫前沿,面对危险无人退缩。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鸣接到命令家都没回,这么冷的天穿着单衣就来了;下了夜班赶夜船紧急上阵的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王深、黎丽琼等都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海口医务工作者防控疫情的初心和使命。”海口市驻点徐闻县指挥部副指挥长梁崇忠说。
采访团队与报社领导合影。(图片来源:海口日报)
在第一线记录下逆行者们最真实的样子
与这些奋战在一线逆行者同在的,还有记者的身影。“想致敬那些一直在海安港一线的工作者,你们辛苦了。有你们在,我们就心安。”海口网记者林靖钧出发前往广东海安港码头时如是说。
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南驻广东省徐闻县海安港一线的防控工作情况,1月30日,由海口日报社、海口网组建的采访团队,启程奔赴广东海安港码头展开为期3天的报道工作。采访团队深入广东徐闻海安港、海安新港、粤海铁路北港一线,记录冲锋在最前线的医疗、公安干警、疾控队员们联防联控战“疫”实景。由采访团队从海安港发回的一篇又一篇报道,真实地反映着一线的战“疫”者们是如何日夜紧绷心弦,坚守一线,只为牢牢守住港口这个重要关口,守住海南,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怕疫情,就怕报道不够及时、全面。”林靖钧说道,单位发了防护服,做好自身防护,这样靠前值守采访,也能更快地为海口市民带来疫情防控最新消息。
记者陈亮嘉 整理
(海口网2月16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