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这一前提下,各地在做好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渡过难关,也是各地各部门的应尽之责。连日来,除个别省份外,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抓实、抓细、抓落地,积极援企稳岗,保障复工复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门开工,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归——
上图 2月20日,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东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安装大型免烧砖机。 杜昱葆摄(中经视觉)
广东:按下复产键 打出组合拳
广东企业复工形势如何?用电量的攀升最能说明问题。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广东复工复产第一周(2月10日至16日),企业总体复工比例超六成,复工一周广东省累计用电量为55.8亿千瓦时,较前一周增长17.3%。
“从2月13日的12000家左右上升到17日的26209家,复工率超过50%,广东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正逐日大幅上升。”记者从2月18日广东省工信系统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格力、魅族、宝钢等一批重点企业均已全面复工。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广东瞄准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家电等几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突出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复产达产和转产扩产。在重点举措上,首先是推动相关地市支持华为、中兴、美的、广汽等重点企业供应商复工复产;其次是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广东作为用工大省,春节前约有1040万外省籍务工人员返乡过节。节后,部分务工人员返程难、企业用工难成为突出问题。对此,广东省人社部门从三个层面推出应对举措:在市内层面,引导调剂暂未开工或开工不足企业的员工到用工紧缺企业工作;在省内层面,组织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结对帮扶,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在省际层面,协调省外输出地向广东输送劳动力。自按下“复工”键以来,全省已开展点对点专车服务近200班次,开行省际入粤专列5趟,为300多家重点企业有组织输送到岗6108名员工。
连日来,广东省各地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也各出奇招。原材料不够、物流不畅,怎么办?2月19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出“一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数十名区领导联系百强企业”“百名局长服务千家企业”“千名党员帮助万家企业”……该区打出的这套复工复产“快拳”,让企业纷纷竖起大拇指。目前,该区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
员工返岗难、企业人手不足,怎么办?2月20日,制造业大市东莞重磅出台“复工十条”,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如为企业员工开启返岗“绿色通道”,对包专车、专列、专机接回员工的企业,给予交通费三分之二的补助;企业直接招用首次在莞就业员工,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补助等。
复工企业外地返岗员工“进村难”如何解决?佛山南海区西樵镇把相关工作落实到村居、社区,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出入证制度,“村企联动”提高返岗人员管理效率,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状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 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