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塑像。苏晓杰 摄
湖仔战斗
全歼敌军一个营
曾经的先锋营指挥所至今还保留着。门前一道拱形牌坊,正中嵌着一颗五角红星,左侧的牌子上竖向刻着“渡海先锋营指挥所”几个描红大字。里间的屋子里还挂着“海南岛登陆战役”和“渡海先锋营登陆战斗”作战图。
从作战图上仍能看出当时的形势:敌人派出云龙、大致坡、三江等据点的国民党暂编第13师37、39两个团4个营的兵力向先锋营与独立团扑来,对我军形成包夹之势。
“先锋营有枪有炮,作战能力强,饶是如此,湖仔战斗也打了几个小时,相当激烈。”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感慨道。
14日上午,独立团率先顶住从龙发和土桥方向来的两股敌军,在雅程后坡上,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先锋营的战士们则迎战三江、大致坡方向的敌军进攻。
上午战斗告捷,先锋营迅速转战湖仔村,独立团也从两侧包抄。顿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全歼敌军一个营,击溃敌二个营,敌军第37团团长当场被击毙,俘敌副营长以下9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各5挺,其他武器装备一批。
在这次战斗中,解放军和琼崖纵队也伤亡颇多,其中琼崖纵队独立团牺牲39人,渡海先锋营也牺牲7人,其中有一个营教导员,他们被分别埋葬在崇德村雅呈村民小组和洽教村民小组。因此,洽教村立下7座烈士墓。解放后,其中一位烈士骨骸被家属迁回老家安葬。
纪念碑前头是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于2010年4月海南解放60周年之际落成,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在广场中央,一尊战士雕像拔地而起。稚气未脱的“战士”双手握枪,望向侧前方,仿佛正在站岗放哨。
老村新貌
产业兴旺乡村美
静立在广场中,记者发现7座烈士墓旁边围绕着一圈木棉树。洽教村民小组组长冯学杨说,1949年,上海解放的消息传回琼崖,独立团和村民们在祠堂旁的空地上用木棉树搭起了唱戏的台柱子,举行庆祝集会,没想到掉下的木棉籽后来竟然长成了大树,且不多不少,正好7棵,村民们于是将这7棵木棉树称为“英雄树”。
冯学杨说,每年都有许多党员、学生来村里聆听革命故事,祭奠革命先烈。这时,咸来小学的退休教师李乾杰便会充当义务讲解员,不厌其烦地为来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李乾杰告诉记者,崇德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27年至1950年间,该村有20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参军参战而光荣牺牲的人数达100余人。
李乾杰的母亲便是独立团的一员,父亲也是军人,因此,他从小就是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现在父辈们走了,我们要把红色故事继续讲给下一代听,代代听,代代传。”
在广场前的大树底下,几个孩子正在玩耍。冯学杨说,村里的孩子自小就听老人们讲,个个都知道先锋营的战斗故事,“虽然有些孩子现在还太小,但随着他们长大,慢慢懂得故事背后的艰辛,就会知道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要感恩、要珍惜,要继续奋斗,把好日子过得更好。”
70年风雨洗涤了硝烟,如今的洽教村已然焕发新生机。“从小到大,村里的变化太大了。”55岁的冯学杨说,以前的荒地开荒种树了,槟榔成了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垃圾场清理干净了,泥巴土路硬化了,走在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网络和有线电视实现了全村覆盖,晚上大家在路灯下唱红歌、跳广场舞,高兴得不得了。”
眼下,洽教村正在建设美丽乡村。“你看这一片地。”站在广场上,冯学杨指着眼前的空地说:“我们准备把这里建成洽教湖,发展红色旅游。”他的眼里闪着光,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