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记者走访西海固,一张张笑脸、一幅幅欣欣向荣的场景,昭示着这片土地的新生。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告别地里刨食的苦日子——西海固 闯出康庄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0-07-29 12:10

细雨浸润下,宁夏西吉县下堡村碧绿如洗。村口一侧的艾草扶贫车间内,数十名女工或分拣,或装袋,场面热火朝天。每个月,经她们之手加工销售的艾草护垫和沐浴包,总价40万元。

下堡村所在的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到2000年,贫困人口还有100多万。如今,20多年闽宁协作、数年如一日精准扶贫,西海固已脱胎换骨。

盛夏时节,记者走访西海固,一张张笑脸、一幅幅欣欣向荣的场景,昭示着这片土地的新生。

闽宁协作:特色产业让农民就业增收

丈夫聋哑,孩子才几岁,家里离不开,地里没多少收入,出去务工不现实,下堡村村民马花一度为生计发愁。2018年,在闽宁专项扶持资金帮扶下,下堡村有了艾草车间,30多名像马花一样不能离家的贫困村民,家门口就业。

“风吹不着,日晒不到,干一天能赚100元,这好日子,做梦都没梦到过。”马花现在很满意。

下堡村党支部书记马俊平告诉记者,今天的好日子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

1996年,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拉开了跨越2000多公里的闽宁协作大幕。

在闽宁协作的春风下,西吉县2012年建成宁夏首个“闽宁产业园”。截至目前,入园企业超过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89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入驻企业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把大大小小的车间建在了贫困村边,下堡村也由此成为受益者。

“聘用的工人主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可解决了我们村的大问题!”谈起这种扶贫模式,马俊平将其概括为不出村、有工打、有钱赚,务农、顾家、挣钱都不误,“除了帮助贫困户就业,企业还扶持带动全村人种植艾草,3年时间,光土地上的收入都翻了番。”

精准帮扶:肉牛养殖成了致富门道

养牛,在西海固不算新鲜事儿。

“不过,以前养牛是为了犁地干活出大力,可十年九旱,庄稼都没得种,还犁啥地?现在不一样,养牛就是养牛,就是为了长肉增膘。”在海原县史店乡徐坪村,65岁的冯义祥谈起养牛头头是道,“这些牛,只要用心养,长得飞快。才两个月的牛娃子,你看这个头。”

正说着,从乡上回来的老支书田虎成也进了牛棚。看见牛把槽里的料拱到槽沿,他忙拿起木耙子归置起来。

“田书记,我那事问清楚了?”

“这不来给你送好消息了,扩建牛舍、扩大养殖,跟之前一样享受扶持政策。”田虎成说。

2015年,华润集团帮扶海原县创建“基础母牛银行”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外调基础母牛32051头,其中投向104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1409头。在企业带动下,全县建成万头养牛乡镇4个、肉牛养殖示范村57个,肉牛饲养量超过27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8万头,31家新建规模牛场已全面启动建设。

短短5年间,肉牛养殖成了海原县农户的致富门道。

“我赊购了2头牛,第二年就还清了欠款,这4年已经有了8头牛。新下的犊子就能卖6000元,育肥一年还能翻一番。去年3头就卖了4.7万元。”冯义祥摸着牛背说,“有补贴、有技术支持,一头牛掏个零头就牵回家了,要是现在的日子还过不到人前头,羞得出不了门。”

“我们村615户2376人,第一年80户引进了354头牛,现在145户养了654头牛,今年初又有56户申报增养246头基础母牛。和老冯一样,村民们现在养牛的积极性可高咧!”田虎成说。

产业引导:村民富了,村集体收入增了

刚到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村口,一股胡麻油香味扑鼻而来。走进意兴油坊,55岁的村民齐国玺热情招呼。

和许多坐落在六盘山下的村庄一样,曾经的李士村人多地少,靠天吃饭,产业无从谈起。年轻一点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想家但又不想回家,齐国玺也曾是其中一员。

“以前在银川的粮油企业干,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可生活成本高,一年落不下多少钱。回乡发展嘛,也行不通,土坯房、泥泞路,能有啥奔头?”长期在外打工,齐国玺说话不遮不掩。

转折出现在2018年,李士村利用自治区财政厅拨付的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项目资金200万元,整合县扶贫、农牧等部门资金10万元,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按照“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李士村建成昌信农家超市、凤河醋厂、意兴油坊、小杂粮磨坊,并组建农机服务队,多渠道、多元化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齐国玺回来了,在外打工的很多村民也回来了。

“村里就像是专门为我想的,办起了油坊。在家门口,一月能挣3000元,家里的八九亩地也能照顾上。”去年,齐国玺一家顺利脱贫。

“纯手工生产、无添加剂、原生态,这些招牌城里人稀罕得很。3年多的光景,不光村民富了,村集体收入增长也快。”李士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新介绍,从2016年的零收入,到2017年的1.8万元、2018年的32.6万元、2019年的39万元,今年预计能到50多万元。

在李士村带动下,凤岭乡8个村纷纷推出自己的传统特色产品。冯碑村的石磨面、齐岔村的蜂蜜、卜岔村的土鸡蛋、薛岔村的桃核制品……2019年,8个村统一注册了“朱庄河”品牌,“凤岭八珍”线上线下卖得火热。

[来源:人民网] [作者:饶文靖 刘峰 侯云晨] [编辑:赵泽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