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海口党政机关、医院、学校、大型商超、试点街道等场所实行强制垃圾分类。10月1日起,全市开展强制垃圾分类。这意味着,海口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人人都要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
为提升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政府部门开展了理论宣讲小课堂、歌舞文艺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组织志愿者入户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环卫企业逐步完善垃圾桶、垃圾收运车等设施设备的投放;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定时、定点在垃圾收运点引导居民精准投放垃圾。
目前,海口多个试点社区都按照“四分法”摆放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并张贴标签,便于居民准确分类投放垃圾。不过,根据垃圾分类督导员和环卫工人反映,目前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仍然有所欠缺,没有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垃圾混装现象并不少见,部分居民随意将垃圾丢进任意一个垃圾桶,例如将厨余垃圾丢进可回收物垃圾桶等情况,给收运环节“添堵”,这无疑阻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
一些居民认为垃圾分类难,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还没有养成分类习惯,不管什么垃圾都集中扔在一个桶里,分类观念还未形成,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垃圾分类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垃圾分类包括前期投放、中期收运和后期处理,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政府、环卫企业和社区工作者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迈出第一步,让垃圾分类简单易行。
实际上,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并不难。居民现在开始可从“小事”入手,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在家中,可以按照“两桶一袋”的方法对垃圾进行分类,一个垃圾桶专门用来投放厨余垃圾,例如剩菜、果皮等,另外一个用来投放纸巾、塑料袋等其他垃圾,袋子则用来投放纸箱、饮料瓶等可回收物,外出时将不同垃圾扔不同垃圾桶即可。由于居民家中有害垃圾一般不多,不必单独设置垃圾桶或垃圾袋,可直接投放到指定垃圾桶中。同时也要号召全家人积极行动起来,互相督促,逐渐培养起垃圾分类意识。对于不知如何准确分类投放的垃圾,居民也可以及时询问垃圾分类督导员,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率,久而久之,定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另外,相关部门可通过物业在小区内设置红黑榜,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给予奖励,对存在随意投放、错误投放垃圾行为的居民进行通报,以道德约束不文明行为,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事关着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争当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推动者。(陈家煜)
扫码可关注“黄灯笼辣评”微信公众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