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8月13日消息(记者黄晖 通讯员王聘钊 摄影报道)“现在有了这个‘新同事’,我督导垃圾分类都少费很多口舌了!”13日中午,谈及“新同事”,正在海口美兰区白龙农贸市场垃圾屋值守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陈亚勤不住夸赞。她口中的“新同事”,正是设置在垃圾屋的两台监控摄像头。这两台摄像头犹如“全天候督导员”——不仅全天候默默监督着摊主们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还可对不按规定分类的摊主进行记录、曝光,有力促使农贸市场的垃圾分类工作向前推进。
白龙农贸市场垃圾屋安装的监控摄像头。黄晖 摄
“阿姨,烂菜叶倒进厨余垃圾桶后,袋子不要丢进去哦,丢这边的其他垃圾桶。”“好,知道了。”13日11时许,临近午时,不少农贸市场摊主此时已销售完货物正准备收摊处理垃圾,陆续把一整个上午产生的垃圾丢到垃圾屋,陈亚勤也随之忙碌了起来。自8月1日美兰城区所有农贸市场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身为白龙市场保洁员的陈亚勤也兼起了垃圾分类督导员。
“刚试点那几天很麻烦。一些摊主不愿意学习垃圾怎么分类,拿到宣传单就扔掉。”陈亚勤坦言,由于摊主们长期习惯了不分类,强制垃圾分类工作一开始在白龙市场推行时并不顺畅,摊主们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个别恶劣的摊主到垃圾屋丢垃圾时还是我行我素不分类,我们劝导他不仅不听,还反过来骂我们。”
陈亚勤正在帮助摊主进行分类投放。王聘钊 摄
“保洁员反馈情况后,我觉得不能让兢兢业业干活的保洁员受委屈,一定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约束个别不听劝的摊主,减轻保洁员的负担。”白龙农贸市场有近600个摊位,每日产生的垃圾约4至5吨。如何建立起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为此白龙农贸市场经理黄天宏决定,为垃圾分类督导员配备“新同事”——两台监控摄像头。8月5日,白龙市场花费2000元“聘请”的“全天候督导员”正式在垃圾屋“上岗”。
黄天宏向记者展示监控拍摄到的个别摊主不分类投放行为。黄晖 摄
有了“新同事”后,白龙农贸市场的垃圾分类情况发生了改观。黄天宏介绍,市场管理方在摄像头安装的当日便在微信群中通知了全体摊主,并再次宣传了垃圾分类知识,告诫摊主将会对不分类行为进行曝光。“5日以来,我们就记录了好几起不分类垃圾的行为。这次就不留情面,直接在微信群中‘点名’摊主。”说着,黄天宏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监控摄像头记录到的一些不分类行为。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发现,在监控视频发到微信群中后,被“点名”的摊主都主动出来“认领”,希望撤回相关视频,语音留言直言自己“做得不好”“挺丢脸的”“下次一定不会再犯”。
“我们也有内部的处罚措施。第一次教育为主,第二次我们会警告,再犯就直接罚款。目前还没有摊主被罚款。”黄天宏告诉海口网记者,自从“全天候督导员”上岗以来,不分类的摊主感受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直观感觉,不仅摊主垃圾不分类的不文明现象已大大减少,摊主还主动在自家摊位内先把垃圾分类好,再提过来投放,减轻了督导员的工作负担。
黄天宏在微信群中教育不分类的摊主要学习投放。黄晖 摄
“以前总有个别摊主不配合垃圾分类,垃圾都丢在一个桶里面。现在大家都遵守秩序,好多了!”在白龙农贸市场经营了15年菜摊的摊主陈清波告诉记者,他的摊位每天产生的垃圾以烂菜叶等厨余垃圾和泡沫纸箱等其他垃圾为主,“市场里的垃圾种类很多,只要每个摊主都清楚自己的垃圾是哪类的,学着去分类投放,时间久了就会慢慢习惯了。”
“京兰公司每天会出动厨余垃圾车3辆、可回收物运输车1辆、有害垃圾车1辆,另配置了50辆运桶车,按照3条清运路线完成第一批开展强制分类单位的垃圾分类运输工作,这其中也包括了白龙农贸市场。”美兰区环卫局副局长朴顺姬介绍,美兰城区有9家农贸市场,自强制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正有序推进,“目前一些摊主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是很强,仍然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白龙农贸市场安装监控摄像头的经验值得推广。我们会对此进行参考并考虑铺开,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能顺畅运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