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8月31日消息(记者李万内 摄影报道)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示名单中,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赫然在列。8月31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施茶村,了解施茶村乡村振兴样板间的打造过程。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施茶村 。李万内 摄
一座石斛亭、一间村志展览馆、两三条蜿蜒曲折的古朴小道……走进施茶村火山石斛园,映入采访团眼帘的尽是石斛与三角梅,耳边听到的是此起彼伏的知了声;成群结队的蝴蝶在怒放的三角梅上翩翩起舞;一株株石斛“住”在火山石缝中,长势良好。采访团沿着蜿蜒曲折的火山岩小道,一边参观,一边详细了解石斛的种植方式、智能浇灌、销售收入等情况。
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中)为采访团介绍情况。李万内 摄
在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的讲解下,采访团了解了该村的蝶变之路。洪义乾介绍,施茶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致富路。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施茶村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采访团观看石斛介绍展板。李万内 摄
为发展旅游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施茶村打通了贯穿8个自然村和火山口公园30多公里的旅游道路,接着又美化村貌、安装路灯、亮化庭院,搞起了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餐饮。30多名回村创业的大学生,通过延长产业链,开发出了石斛茶,以及石斛酒等深加工产品。如今,靠发展产业,施茶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万多元,“石头村”也变成了富裕村。
采访团参观“施茶人家”村志展示馆。李万内 摄
“这些展览物都是从村民处收集而得。”洪义乾口中的物品正是“施茶人家”村志展示馆里展示的马灯、水缸、算盘、鱼篓、弯钩犁等“老古董”,它们如一件件会“说话”的艺术品,向采访团讲述施茶村民奔向小康幸福生活得奋斗历程。“我注意到这里有村规民约、家训家风的展示,对村民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从而提供乡村文明程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记者钟义见对施茶村在乡村文明、农村社区治理的举措赞不绝口。
目前,施茶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振兴中把路越走越宽。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协办,广东省委网信办、福建省委网信办、海南省委网信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中国经济网承办。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