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发生着许多令人感动和振奋的故事。记者在湖北采访中遇到许多追梦人和他们的奋斗故事:有的人穿岩打井,为了让大家喝上一口干净卫生的水;有的人身残志坚,做全村脱贫的“领头羊”;有的人返乡创业,给传统手艺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带领乡亲脱贫增收……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乡村基础条件的改善,人才的回流,活力的迸发。乡村里的追梦人,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奔向他们向往的生活。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乡村追梦人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湖北乡村小康路上的三个奋斗故事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0-09-26 12:32

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发生着许多令人感动和振奋的故事。记者在湖北采访中遇到许多追梦人和他们的奋斗故事:有的人穿岩打井,为了让大家喝上一口干净卫生的水;有的人身残志坚,做全村脱贫的“领头羊”;有的人返乡创业,给传统手艺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带领乡亲脱贫增收……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乡村基础条件的改善,人才的回流,活力的迸发。乡村里的追梦人,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奔向他们向往的生活。

“不打出地下水决不罢休”

“青石板上赵家山,十年就有九年干;屋檐雨水贵如油,露水也能洗把脸;庄稼结籽不饱粘,日头一晃苗打蔫。”站在标准化水厂边,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党支书赵祥华说起村民祖祖辈辈用水难就感慨不已。

赵家山村海拔1000多米,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区,由于地表水难以保存,“吃水难”一直困扰村里人。以前吃水可分为五类:靠天下雨接水吃、十里开外背水吃、就地挖窝蓄水吃、深入天坑赶水吃、等到政府送水吃。那时候,村民办红白喜事,送水就是人情。

农村安全饮水是“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之一,保康县领导班子决心为喀斯特地貌上的老百姓解决饮水难题。2016年10月8日,工程队进村开始钻井。钻到地下180多米的时候,遇上了溶洞,机械钻头卡死了,不能再继续打井。

有人说,算了吧,喀斯特地貌缺水的宿命是无法改变了。

“不打出地下水决不罢休。”赵祥华和村支两委一起,誓要在自己一辈人手中解决千百年来的吃水难。

在邀请地质专家利用核磁探测技术重新找点后,2017年4月2日,村里开始第二次打井。当打到483米时,股股清泉从地下喷涌而出。“我终于对全村的老百姓有交代了。”赵祥华说。赵家山村因此被称为湖北喀斯特地貌深井取水第一村。

如今,保康县采取集镇片区供水、建档立卡村集中供水、喀斯特地貌区打井取水等方式,帮助8.3万贫困群众喝上卫生水、享福水。用水桎梏破解之后,当地特色种植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呈现勃勃生机。

“在农村发展养殖业,不比在外打工差”

“看着一只只山羊蹦蹦跳跳,悠然吃草,看着小羊一天天长得膘肥体壮,是我最高兴的事情。”在孝昌县邹岗镇校堂村的一片草地上,唐根根抚摸着唤作“断角”的波杂山羊腼腆地说。

28岁的唐根根,因先天肢体二级残疾,四肢无力,身高只有1.4米。如今,身为孝昌根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他,不单自己饲养山羊摆脱贫困,还向其他贫困户无偿传授技术、提供怀孕母羊、包销羊肉,成为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头羊”。

然而,4年前,他曾十分困顿、消沉。在历经常人无法体味的艰难困苦之后,2016年唐根根终于大学毕业。可是因为身体原因,外出求职时四处碰壁。

“你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强,脑子活泛,家里养羊,为什么不钻研养羊呢?”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鼓励他。

回想过往种种,唐根根拿定主意:为什么一定要去城市发展?为什么不能在家乡脚踏实地地闯一番事业呢?

于是他埋头查找资料,不断优化喂养、防疫和管理方式,大幅提高了羊羔的成活率。有时候,他一晚上就要给七八十只羊羔喂奶。天道酬勤,他的山羊从40多只发展到600多只。

“四里八乡都知道根根这里有羊,他家养羊的技术过硬,还可以包销。我就是过来学习取经的,跟着他养羊,完全没有顾虑。”邹岗镇方集村村民熊志长告诉记者。

“在农村发展养殖业,不比在外打工差。”在唐根根看来,今后单纯养羊还不够,要种植养殖一起发展,找到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点,那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乡亲增收。

“互联网+蕲艾,我们要做品牌”

蕲春县漕河镇刘榜村,艾草数畦,奇香四飘。越过艾草,更浓烈的艾香味从一间厂房里飘出来。走近一看,几位乡亲正在挑枝梗、捶艾叶、筛艾绒,制作艾条。“我们现在做的是古法手工艾条,让蕲艾回归传统。”厂房的主人陈志祥告诉记者。

艾灸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艾草是蕲春人引以为豪的“四宝”之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因此,蕲春被称为“中国艾都”。

不过,对于这个“宝”,作为蕲春人的陈志祥最近几年才真正有所认识。这位年轻的80后常在田间与艾草为伴,脸庞被晒得黝黑。这让大家很难想象到,几年前他还是深圳的一名资深互联网从业者。

2014年,陈志祥离开深圳,返乡创办了湖北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蕲艾手工产业园,用古法做艾灸产品。“一支上品手工蕲艾条,需万次捶打,千次筛选,这样做出来的艾条才对得起‘中国艾都’的招牌。”他说。

陈志祥离开了互联网行业,但把互联网思维带回了家乡。他搭建蕲艾网络平台,送员工去培训电商知识,开网店、做直播,把蕲艾推向广阔的互联网世界。“互联网+蕲艾,我们要做品牌。”他颇为自信,公司的网络销售已占70%。

他有着更大的梦,不仅想做大蕲艾品牌,擦亮“中国艾都”的招牌,还想带上乡亲们一起发展。通过租用贫困户的土地、聘请贫困户到公司上班、收购贫困户自家种的艾叶等方式,公司与25户贫困户实现精准对接。在他的带动下,刘榜村形成了以蕲艾种植、生产、加工为主的产业扶贫之路。

返乡创业的陈志祥,为当初的选择而庆幸和自豪。“希望家家有蕲艾,人人都健康。”这是他的梦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陈海波 张锐 夏静] [编辑:林靖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