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之时,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花田。对她而言,玫瑰谷里鲜花的色彩、博后村里老乡的笑容,就是春光。
2009年,杨莹带领团队来到三亚博后村,从此把根扎在这里、把心留在这里,10多年如一日地带领当地老乡开辟玫瑰花海、挖掘黎族文化,探索农旅融合、富民强村的小康之路。
回忆当初,杨莹直言,万事开头难,最难的就是让老乡们相信,这片连庄稼都种不出来的盐碱地能够种出鲜花,而这一朵朵看起来弱不禁风的玫瑰还能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
“为了打消老乡们的疑虑,我带着员工挨家挨户地跟老乡介绍玫瑰产业,还以现金形式为到玫瑰谷工作的老乡日结工资。”杨莹回忆,同样艰难的,还有玫瑰试种工作。头两年,玫瑰在冬季生机勃勃,一到夏季却成片死亡,一度令老乡们感到灰心。公司科研人员咬紧牙关,进行了大量种植和生产试验,围绕修剪、降温保湿、控水控肥、黑斑病防控等进行技术攻关,最终确保玫瑰能在海南安全度夏并进行商品化生产。
杨莹说,建设玫瑰谷,初心就是实现双赢,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博后村的老乡们过上好日子。她还记得,公司第一次组织全员体检,发现大多数员工都有隐疾,追根溯源是他们一直在饮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为解决这一问题,她一边向三亚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政策,一边每天安排大车挨家挨户送干净的饮用水,一直送到村里真正通上了自来水。
随着自来水管接进家门,老乡们眼中的村庄还在不断发生变化——硬化路修起来了,通信设施搭起来了,一家家民宿相继开张,一拨拨游客流连忘返,千亩盐碱地经过土壤改良,从满目疮痍、颗粒无收变成了郁郁葱葱、百花齐放……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月收入达到3000元至1万元不等,彻底摘掉扣了几代人的“贫困帽”。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玫瑰谷,首次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论述,鼓励我们将产业做大、做精、做强,嘱咐我们一定要让土地继续增值、农民继续增收。这份沉甸甸的嘱托,我时刻不敢忘记。”杨莹说,她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延长玫瑰产业链、合作开发玫瑰产业小镇等方式,继续带领博后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让老乡们站在田埂上就望得到未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