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荷塘里,农户正忙着采摘莲蓬、清理杂草。记者 王程龙 摄
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产业
特色农业品牌越叫越响
农旅融合迎客来,村民吃上“生态饭”;特色产业在乡村“生长”,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
近年来,海口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9月20日,走进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连片种植的荷花竞相绽放,荷叶田田、花香幽幽、蛙声阵阵。今年以来,新坡镇文山村因地制宜,积极打造集种植、养殖、采摘、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荷花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文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道人介绍,文山村荷花产业一期40亩,今年4月种植了花莲、藕莲、子莲,种植最多的是花期较长的花莲。为了让荷塘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专家的指导下,文山村投放了5000尾鱼苗,包括草鱼、福寿鱼等,实现“一田双收”。
不仅是荷花产业,在文山村,还有葡萄园、草莓园及西瓜园等热带瓜果农耕体验区,每到周末就会迎来一拨又一拨的采摘游客。“等荷花产业发展起来,市民不仅能体验果园采摘、感受荷塘美景,还有民宿体验、农家餐饮消费等,文山村将变成‘网红’打卡地。”周道人乐呵呵地说。
施肥、除草……9月22日上午,秀英区石山镇美玉村村民王贤召和村民在“九棵树无核荔枝基地”里忙碌。“在家门口打工每天可以接送小孩上下学,还可以打理家里的荔枝王、石榴等果树。让我在解决就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小果园经济’,日子真是越过越美。”王贤召笑着说。
美玉村通过引进特色产业,挖掘优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今年8月初,我们引进无核荔枝培育苗,共计200亩,将种植5000棵无核荔枝。”美玉村民小组组长王德群介绍,他们和企业合作,在为村民解决就业难题的同时还带来了技术培训。村民每年不仅有一笔租金收入,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能学到种子施肥、病虫管理等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