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建+文化” 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记秀英区秀英街道书场村党群服务中心
走进秀英区秀英街道的书场村,在阡陌纵横的街巷里,古祠、古庙、古井等景观让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浓厚文化气息,与此同时,村民们良好的精神面貌、村子里丰富的文化活动,都充分展现了书场村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秀英区秀英街道书场村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以“党建+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强大合力,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和海口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打造红色阵地 坚定理想信念
沿着书场村村门向前走大约300米,就是书场村党群服务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850平方米,设有党员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远程教育站点、便民服务大厅、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道德讲堂、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各类文化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致力于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政策咨询、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书场村党支部书记王琼军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近日,书场村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一场唱红歌主题党日活动,该村党员干部聚集在书场村文化广场齐声高歌,用歌声尽情抒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开展唱红歌主题党日活动,是书场村党支部努力通过具体行动推动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的一个生动缩影。书场村党支部坚持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今年共组织集体学习16次,学习交流活动6次,上党课4次。同时,该支部还利用支部微信群推送理论文章,督促党员干部加强日常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学党史、讲故事、爱我村庄大扫除等主题党日活动,激励村里的党员干部在村庄各项工作中走在先、干在前,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心策划活动 满足群众需求
近年来,书场村村民通过发展房屋租赁等产业,生活越来越富裕。“钱袋子‘鼓’了,精神更要‘富’起来。”王琼军说,为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场村党支部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和艺术样式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努力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邻里和睦,与人为善;尊老爱幼,诚信知理……在书场村党群服务中心,置于显眼位置的家风家训引人深思。如今,书场村党支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鼓励村民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让村民从自身做起,在工作和生活中弘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长者讲村史、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四点半课堂”……书场村党支部围绕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谋划开展了各类活动,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好评。
“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四点半课堂’开设了国学、礼仪、英语、绘画、阅读、唱歌等课程,还有老师在场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在那里能学到很多知识,这让作为家长的我非常开心。”村民王妹玲和丈夫白天忙于生计,曾因无暇陪伴孩子而发愁。如今孩子放学后就到村里的“四点半课堂”继续学习,王妹玲一家也消除了后顾之忧。
营造浓厚氛围 弘扬传统文化
海南八音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每逢婚娶、寿庆、建房、军坡、公期,一些村庄都会请“八音班”来添喜助兴。今年83岁的吴坤民是书场村八音乐队队长,他年轻时就喜欢海南八音,17年前他在书场村组建了八音乐队,至今仍然在传承着这项技艺。
为了让海南八音文化在村里一直传承下去,书场村“两委”班子经过商议后,决定在党群服务中心为本村八音乐队提供排练和演出场所。
乐师们身着红色唐装,认真演奏海南八音,悠扬的乐曲声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倾听……如今,这一幕在书场村党群服务中心经常上演,让吴坤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为传承和发扬乡村民俗文化,秀英街道牵头整合各方资源,在书场村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打造乡村音乐品牌——“书场之声 瓦们的音乐”,邀请海南本土乐队及歌手倾情献唱,打造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创意性村庄。如今,活动已推出8期乡村音乐节,实时直播的线上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给群众送上了一场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活动,进一步丰富书场村村民的文化生活,从而实现兴文化、聚民心的目标。”秀英街道党工委书记林艳表示,接下来计划每年在书场村文化广场至少承办10场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努力把书场村打造成当地远近闻名的文化地标。
书场村以“党建+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发展动力。如今,该村正通过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的有限土地资源,推动本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
王琼军表示,书场村党支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庄各项事业发展,推动党建文化与群众生活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满满的“动力源”满足村民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