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大幕已经拉开,火车连接起家与心的距离。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春运还是日常出行,火车越来越多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不久前,国家铁路局发布征求意见,拟对实施二十多年的儿童优惠票标准进行修改,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来源:央视新闻)
当前火车站购票标准,为1997年所发布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其中第十九条注明,“随同成人旅行身高1.2米到1.5米的儿童,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超过1.5米时应买全价票。”相较两者,对比之后可发现,在此次征求意见中增加了实名制车票条件下,儿童可用年龄来享受优惠票的待遇,同时也保留了在未实行实名制车票时,依旧沿用身高作为判断儿童票的标准。
儿童购票出行,究竟是应该按身高还是按年龄?
关于此事,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孩子的营养摄入也更为充分,所以未成年儿童身高标准逐年增长是很正常的。“大个子儿童”也需要乘车,此时还继续沿用97年旧标准,显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尽管针对火车购票标准修订一事呼声很高,可为何迟迟未做出改变?其实无外乎是线下验票实操等问题,火车站人流量大,工作业务繁忙,早前多为人工验票,若是挨个查看孩子的户口本,会耽搁不少时间,更何况大部分家长并没有随身携带户口本的习惯。因此,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测量身高最为直观,便一直沿用下来。
随着验票系统愈发智能化,刷身份证、车票、指纹,甚至是人脸识别等,都能交由电脑进行核实,也因此改变“唯身高票价制”。
不仅是火车购票应做出改变,还有众多公共场所也应改变“唯身高票价制”,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动物园、体育场馆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儿童”只是个年龄概念,与“身高”没有必然联系,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回归线下服务人文本身,“按身高”还是“按年龄”代表着两种服务态度,“按身高”确实管理方便,但不够人性化,“按年龄”才是回归《未成年人保护法》所倡导的保护儿童权益本身。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以人为本,转变服务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孩子充分享受相应的权益。
现如今,广大家长也可为未满16岁的孩子办理身份证,若是能尽早准备好身份证,也能在出行途中省下不少时间,这可谓是个便民的好消息。同时希望新版火车票儿童购票标准能早日落地实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