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2月23日消息(记者伍凤妹 特约记者陈创淼 通讯员崔梅丽 摄影报道)23日上午,在海口秀英区东山镇马坡洋蔬菜基地,15名穿着水鞋的农户正“泡”在田间地头里,一手提着袋子,一手收割春天的果实——泡椒。边上,近百袋新鲜出炉的泡椒已“整装待发”。
农民喜获丰收。伍凤妹 摄
据悉,秀英区紧盯农村发展痛点,统筹规划,围绕农业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常年蔬菜种植基地和冬季瓜菜基地,保障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众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截至目前,秀英区已开展了10期生产技能培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为农户丰收护航,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泡椒人工挑拣现场。伍凤妹 摄
1亩泡椒收成10000元 农户丰收喜开颜
东山镇马坡洋万亩蔬菜基地主要种植泡椒、青皮冬瓜、南瓜及叶菜等蔬果。对于农户而言,辛苦种植的农产品能卖出一个好价格,是令人开心的事情。经过一个上午的收割,农户黄亚福当天11时拉了一车泡椒在海口永康盛蔬菜种植合作社“交货”,虽然天气寒冷,但他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打湿一片。现场,2名工作人员正手动验货,将长相不符合要求的泡椒挑拣出来,将品质好的泡椒装箱打包、称重冷冻,保鲜后,它们将被运输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泡椒装箱打包。崔梅丽 摄
“我种了10亩的泡椒,上市到3月份,大概能产4000斤,今年的价格还不错,平均1亩下来能卖到10000元,整体上收入还算可以!”说起今年泡椒的收成,黄亚福笑着同记者分享丰收的喜悦。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元弟告诉记者,合作社从去年12月中旬“开张”,最多一天收购量达到100多吨泡椒,现在平均一天下来能收到50多吨泡椒,并每天对外运输3、4车,目前泡椒已进入采摘丰收期,预计生产期能持续到4月20日。
农技人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崔梅丽 摄
农技人员指导防寒 为农户丰收护航
“这几天天很冷,泡椒就不适合放肥了,但可以选择打一点药预防病毒!低温阴雨天气期间易发生细菌性病害,可选用荧光假单胞杆菌、春雷菌素水剂等。”当天,秀英区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低温冻害技术服务。在马坡洋蔬菜基地,农艺师胡行正给种植户上起了“教学课”,指导种植户抗寒防寒技术。针对农户种植的部分泡椒植株出现的病害症状,胡行正当场开了治疗药方。
“区政府邀请下乡的农技专家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只要有学习的机会,我有空都愿意过来学。”东山镇光明村委会卜达村村民林芳清是现场学员之一,她告诉记者,2016年她开始和父亲种植有近400亩的泡椒、冬瓜、南瓜等果蔬,经过7年的摸索学习,她也从一名看到泡椒生病就紧张的“小白”,成长为从容应对寒冷天气袭击泡椒的半个“土专家”,这部分得益于秀英区农技专家下乡进行技术指导。
泡椒收割现场。伍凤妹 摄
秀英全区常年蔬菜生产基地57个,土地面积共13283.1亩。据该区农林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陈奕蛟介绍,今年一月份开始,秀英区便开展了冬季瓜菜种植生产技术指导培训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辖区内蔬菜种植基地开展灾后蔬菜恢复生产技术指导,积极开展低温冻害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将各类防寒防冻、病虫害防治、灾后蔬菜恢复生产等信息传送到各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手中,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工作,保护农作物安全生产,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
东山镇马坡洋蔬菜基地现场,农户忙着收割泡椒。伍凤妹 摄
下一步,秀英区将强化技术指导,加强管护水平。继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服务,扎实抓好椒类、豆类、茄类等冬季瓜菜田间管理等工作,并抓好农资市场供应等服务,做好防寒等准备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