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老年人手段多多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互联网“老玩家”精心研究老年人的喜好和焦虑,熟练运用互联网套路,在老年网民面前挖下一道道“流量深坑”。
——专打老年人缺少陪伴的痛点,“陪聊”诱导付费充值。眼下,不少社交软件将目标人群转移到老年群体,老年人线上交友社区、婚恋相亲App层出不穷。这类App真的能帮助老年人找到幸福吗?
记者随机下载一款名叫“中老年生活”的App,注册后正要跟网友聊天,就弹出充值页面。原来,只有花费168元至368元不等的费用开通超级VIP,才能享受“无限畅聊”功能。记者随后下载了5款中老年相亲交友App,有的App里网友主动搭讪,索要虚拟“鲜花”等礼物;有的App甚至每发一条消息,都要收取“金币”。
一位年近六十的单身男性表示,本想在网上寻找另一半,但花费数万元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语音聊天按分钟计费,不送礼物人家也不搭理。”
——紧盯老年人“网络小白”的盲点,弹窗信息成套路入口。记者了解到,一些老人常常点击写有“内存不足”“病毒威胁”等信息的弹窗,然后手机就被稀里糊涂地安装了好几个手机管家、清理大师等各类App。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陈旭辉说,大部分老年用户的手机性能一般,有的是子女用过的旧手机,老人容易被这类弹窗欺骗。一些软件在安装后会偷偷收集用户信息,进行数据画像,给他们标注“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随后,各种劣质内容、欺骗套路的广告,就会定向往这类老人的手机上推送。
——瞄准老年人辨识能力差的弱点,吸引流量、快速变现。《有毒!这种食物千万不能乱吃》《丈夫出轨,离家多年未归》……这类文章充斥着一些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在短视频平台,中老年用户成为一些婆媳关系、养生保健内容的“自来水”。直播领域,一些老人深陷“情感直播”不能自拔。
陈旭辉表示,这些内容一边对老年人展开“洗脑”,一边通过打赏、带货、知识付费等方式变现。此前,在某个“患癌”家庭调解直播的结尾,主播话题一转卖起保健品,不少老年人被“剧情”感染,按捺不住消费的冲动。有养生类自媒体从业者坦言:“内容是抄来的,好赖要靠网友自己分辨。我要的只是粉丝和点击量,赚的是广告费和流量分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