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4月24日消息(记者伍凤妹 特约记者陈创淼 通讯员蔡翔任 摄影报道)“丰收啦!一个冬瓜50斤,可以卖100元。”4月24日上午,秀英区东山镇玉下村热带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迎来了冬瓜丰收季,一个个硕大饱满的黑皮冬瓜在地里悬挂,几个农户正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
硕大饱满的冬瓜。伍凤妹 摄
农户正在采摘冬瓜。蔡翔任 摄
近年来,脱贫户覃祖基在基地里参与了冬瓜种植、浇水施肥、搭架等整个管理过程,不仅学习到了种植技术,还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基地离家近,平均下来我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家里的农活也不耽误。”覃祖基笑着同记者说,他在基地打工已有3年多,闲时呆不住的他还接零活,一年下来收入好几万元。
农户将冬瓜进行装车。伍凤妹 摄
基地迎来大丰收,离不开玉下村委会与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共同努力。几年前,基地还是一片野草疯长的荒地。
“我们村存在撂荒土地多等问题,2019年2月,村干部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邀请农业专家、企业家等实地调研,希望将村里闲置的撂荒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村集体产业。”秀英区东山镇玉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贞文说,玉下村热带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村里闲置的撂荒地资源便被充分盘活。
基地项目落地后,不仅在技术合作、农技培训、资金筹措、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还引入了产销对接,充分发挥二三产业优势,在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发力。如今,“玉下生态稻鸭共育大米”“玉下百香果”等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频繁“飞”到百姓的餐桌上。
冬瓜将被运输至大城市销售。伍凤妹 摄
去年11月,经过村委会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多方考察,创新合作模式,引进了冬瓜种植。今年4月,50亩地的冬瓜迎来了大丰收。“冬瓜亩产在1.4-1.5万斤左右,50亩总产量达70万斤,纯收入高达40-50万元左右。”玉下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钟伟介绍,2019年至2021年,该村通过地租、固定工资、务工报酬等方式,共计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99.6万元,“基地目前的种植模式主要是水稻与特色瓜果菜轮换种植,基地里现在还有25亩百香果,预计7月份左右可采摘,等冬瓜采摘结束后,我们将采取轮作方式,种植水稻,下半年再扩种80亩冬瓜。”
“我们计划实施东山镇玉下村委会大棚瓜菜项目,搭建60亩大棚,推进土地利用,带领村民种植瓜菜。”玉下村乡村振兴中队中队长王万俊表示,将继续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振兴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