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地制定了“十四五”期间风光电站和储能项目的建设规划,部分项目已开建。但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项目招标中设置“萝卜坑”,要么只引入在本地独立注册的企业,要么在同等条件下倾向于考虑省内业绩突出的公司,甚至出台了优先考虑“所在地政府认为有其他贡献的”软标准。这些政策引发业内质疑:“在海外市场都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竟然在一个县没有投标资格。”
部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地方政府设置有形和无形的“萝卜坑”,不是新出现的问题,也并非个例,只是新能源产业迎来全国建设热潮后问题集中涌现。这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隐性抬头,“不讲武德”地维护局部利益,已成为我国低碳发展的“拦路虎”,急需铲除。
这种隐蔽的地方壁垒恶果有二:一是有的新能源发电企业为了“本省化”“本县化”,注册新公司,建设新工厂,重复投资产能,或者和本地相对落后的企业合作以便拿下项目,不可避免地增加企业成本;二是优质的风光资源匹配不到优质的市场资源,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打破地方壁垒,职能部门要划定统一的起跑线,设置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让企业参与竞争有规可依,压缩地方自行其是的操作空间。
打破地方壁垒,要敢于清理看似“合规”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打通各类堵点。各地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加快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土政策”,尤其要清除那些披着“合规”外衣,“内核”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行为。
此外,为防止隐蔽的壁垒扩大化,有必要查一查这些做法背后是否有猫腻,是否存在暗箱操作,是否有利益输送?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给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