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滋养了和平、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中华民族的血液流淌着怎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彰显着怎样的文明根性?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一锦千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里的民族交融史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2-09-29 22:16

编者按:

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滋养了和平、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中华民族的血液流淌着怎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彰显着怎样的文明根性?

中国民族报即日起特别推出“道中华”微信公众号,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和你一起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image.png

她是不折不扣的国宝。

她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千年的民族交融。

她一出世便震惊天下,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锦护臂。

出世:新疆地区最早的“中国”二字

1995年10月,昆仑山下。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处汉代墓葬中,有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

墓中其中一人的右臂上,绑着一块色彩鲜艳的织锦,在织锦的彩色纹样间,8个篆体汉字跃然而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诞生于汉代,距今两千多年。

“中国”最初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最早明确记载“中国”二字的是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字样,指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从文字和词语的字源语源上说,它是“中国”这个概念最早的称谓。

“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五星同聚”被认为是非常吉利的天象。专家认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主要表达了汉晋时期天象占星术和祈求强盛吉利的思想意识,这种祝福吉祥语词在当时比较流行。

锦护臂:代表当时丝绸织造的顶级水平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质地为蜀锦,而蜀锦素有“寸锦寸金”之称,当时只有长安和成都才有能力生产。这件锦护臂代表着当时我国乃至世界上丝绸织造工艺的顶极水平,是不折不扣的名贵品。

先看颜色,这件锦护臂可谓色彩斑斓,用了汉锦中最高的“五套”档次,即蓝、绿、红、黄、白五套彩色经线与一套纬线相交,质地厚实。五色配置讲究,分别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正是“五星”所体现的内容。

再看图案,纹样美观流畅,五色丝线不仅错落有致地织出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8个汉字,以及星纹、云纹,还有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祥禽瑞兽纹样。书法文字与灵动图案的和谐匹配,十分罕见。

如此顶级的丝织品何以出现在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密切往来。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管辖,其中也包括精绝国。

汉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赠送外国君主、使节,赏赐国内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主要礼品都以丝绸为主。“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被认为是由蜀锦匠人专门为汉朝皇家织造,最终却出现在新疆地区的汉代墓葬中,表明古代精绝国和汉王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回响:盛世绽放芳华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今年的开年首场大展“何以中国”特展上,130多件“国宝重器”亮相,来自新疆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锦护臂是其中之一。它们向人们鲜活地呈示“中华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让文物说话,就是让历史说话。2021年6月,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北京首演引起热烈反响,此后在全国巡演30余场。不久前,该剧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这是我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

image.png

舞剧《五星出东方》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为题材创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舞台上呈现出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让观众通过一部舞剧了解一段中国大地上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

正如专家所说,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是一般的文物,这使得以此依托创作的舞剧《五星出东方》有了极高的题材辨识度。文艺作品借文物起舞,更通过解读文物背后的重要历史事件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题。

文物小档案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整件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以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媒体部] [作者:] [编辑:陈丽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